别名 |
|
汉语拼音 |
xiao gou shu ye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桑科植物小构树的叶。
|
动植物形态 |
落叶灌木。枝显著地伸长而呈蔓生,有乳汁。单叶互生;叶柄长 l-2cm;叶片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13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或近心形,有2-3个乳头状腺体,不裂或2-3深裂,上面绿色,被伏毛或近无毛,下面淡绿色,被细柔毛,边缘有细锯齿;基出脉3条。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为圆柱状葇荑花序,长l-1.5cm;雄花花被4裂;雄蕊4;雌花序为头状,直径 4-6mm;雌花具短梗或近无梗,花被管先端有2-3锐齿;子房倒卵形,花柱近侧生,柱头线形。聚花果球形,直径0.7-1cm,肉质,成熟时红色。小核果椭圆形,表面有疣。花期4-月,果期5-6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以南各地及陕西。
|
生态环境 |
生长海拔200-1700m的山坡灌丛、溪边路旁或次生杂木林中。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全年均可采叶,鲜用或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淡;性凉
|
归经 |
|
功效 |
清热解毒;祛风止痒;敛疮止血
|
功效分类 |
清热解毒药;祛风止痒药;敛疮止血药
|
主治 |
痢疾;神经性皮炎;疥癣;疖肿;刀伤出血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0-60g;或捣汁饮。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绞汁搽。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Broussonetia kazinoki Sieb.et Zucc.
|
科属分类 |
桑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