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niao chao jun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鸟巢菌科真菌粪生黑蛋巢菌和隆纹黑蛋巢菌的子实体。 |
动植物形态 | 1.粪生黑巢菌 包被杯状,高5-15mm。外向表层密被灰色或淡黄褐色毛绒,有时呈深棕色。内向表层平滑,深灰色、黑色,包被底部具多个黑色粒状包丸,称小包。小包扁圆形,直径约1-2mm,下部中央各有菌丝索固定于杯内底部。孢子生于小包内,孢子球形至广椭圆形,壁厚,近透明无色。(22-38)μm×(18-38)μm。 2.隆纹黑蛋巢菌 包被直径6-8mm,高7-12mm。外表面密被棕黄色毛绒,毛脱落后,露出明显的纵行条纹。内表面灰褐色。平滑,也具平行的纵列条纹。小包扁圆形,坚硬,直径1.5-2mm,多数相堆叠,黑色,外表有一层色淡而薄的外膜,壁的外层由色泽深褐的菌丝组成,其内壁即子实层。小包的一端各有一条菌丝索系于杯之底部。菌丝索长。随雨的袭击,乘水势而跃出,系于相应的基物上,孢子长椭圆形至卵圆形,透明无色。壁厚,直径(15-22)μm×(8-12)μm。 |
资源分布 | 1分布于华北、西南及吉林、陕西、江苏、安徽、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西藏等地。 2.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宁夏、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
生态环境 | 1生于草秆、堆肥粪土等有机肥料堆上。秋季习见。 2.生于枯枝、落叶或朽木上。夏、秋季多见。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夏、秋季采收,去杂质,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 1.粪生黑蛋巢菌 包被酒杯形,高5-15mm,直径3-5mm,外表面密被棕黄色、淡黄色或灰色粗毛,有时毛全脱并呈深褐色,无纵纹。内侧光滑,深灰褐色至近黑色。杯底有数个小包,黑色,扁圆,直径约2mm,壁的外层由褐色粗丝组成。 2.隆纹黑蛋巢菌 包被酒杯形,高7-12mm,直径6-8mm,外表面密被棕黄色至深棕黄色粗毛,毛脱落后,上部纵条纹明显可见。内侧灰色至褐色,具明显的平行纵纹。小包扁圆,直径1.5-2mm,黑色,其表面有一层淡色而薄的外膜,无粗丝组成的外壁。 |
中药化学成分 | 子实体含隆纹菌素(striatin)A、B、C,隆纹菌醛(striatal)A、B。另外从培养中的子实体中还分离出算盘子酮(glochidone),算盘子酮醇(glochidonol),算盘子二醇(glochidiol),算盘子二醇二乙酸酯(glochidiol diacetate),鸟巢菌酸(cyathic acid),隆纹菌酸(striatic acid),鸟巢菌酮酸(cy-athadonic acid),表隆纹菌酸(epistriatic acid),五味子酮醇(schizandronol),7α-羟基五味子酮醇(7α-hydroxy schizandronol),五味子酮醇-8,13β-环氧化物(schizandronol-8,13β-oxide)。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微苦;性温 |
归经 | |
功效 | 健胃止痛 |
功效分类 | 健胃止痛药 |
主治 | 胃气痛;消化不良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研末,6-9g。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状如鸟巢,故名。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1.Fructificatio Cyathi Ster-corei 2.Fructificatio Cyati Striati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1.Cyathus stercoreus (Schw.)de Toni [Nidularia stercorea Schw.] 2.Cyathus striatus (Huds.ex Pers.) Willd.[Peziza striata Huds.] |
科属分类 | 鸟巢菌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