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cao ye shu pi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榆科植物糙叶树的根皮、树皮。
|
动植物形态 |
落叶乔木,高可达20m。树皮黄褐色,有灰斑与皱纹,老时纵裂;幼枝被贴生的毛。叶互生;叶柄长7-13mm,被贴生的毛;托叶线形;叶片卵形或狭卵形,长5-13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叶缘基部以上有单锯齿,两面均有糙伏毛,基部叶脉3条,侧脉先端直达锯齿缘。雌雄同株;雄花成聚伞状,伞房花序生于新枝基部的叶腋;雌花单生于新枝上部的叶腋,有梗;花被5裂,宿存;雄蕊与花被片同数;子房被毛,1室,柱头2。核果近球形或卵球形,直径约8-10mm,被平伏硬毛;果柄较叶柄短。花期5-7月,果期8-10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华东、西南及山西、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路旁、河边,常与朴树、栎树等混生。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春、秋季剥取,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 树皮呈槽状。表面黄褐色,有灰色斑及皱纹,老树干皮可见纵裂纹;内面黄白色,纤维性较强。气微,味淡。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
归经 |
|
功效 |
|
功效分类 |
|
主治 |
腰肌劳损疼痛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0-20g。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Aphananthe aspera(Thunb.)Planch.[Prunus aspera Thunb.]
|
科属分类 |
榆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