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小乌泡、刺黄连、刺茶、散血草、小倒钩刺、绊脚刺、小黄泡刺
|
汉语拼音 |
dao gou ci
|
英文名 |
Delavay Raspberry
|
药材基原 |
为蔷薇科植物三叶悬钩子的全株。
|
动植物形态 |
三叶悬钩子 直立小灌木,高1-2m。茎枝无毛,具例钩锐皮刺。三出复叶,互生;叶柄长3-4cm,有细小皮刺,顶生小叶柄长5-8mm;托叶刚毛状;小叶片披针形,长4-6cm,宽8-15m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边缘具齿,两面光滑,粉绿色。花1-2朵腋生或顶生,花梗长1-2cm,与萼均有细柔毛及皮刺;萼片披针形,附属物叶状,线形,具刺;花白色,直径约1cm,花瓣倒卵形,外面有短柔毛,较萼片短;雄蕊花丝密被柔毛;花柱短于雄蕊,无毛。聚合果球形,直径约1cm,肉质,多汁,成熟时橘黄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云南。
|
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2000-3000m的山坡杂木林下。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夏、秋季采集全株,洗净,鲜用或切碎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甘;微酸;平
|
归经 |
心;肝经
|
功效 |
清热解毒;除湿止痢;驱蛔
|
功效分类 |
清热解毒药;祛湿药
|
主治 |
扁桃体炎,急性结合膜炎,腮腺炎,乳腺炎,无名肿毒,风湿痹痛,痢疾,蛔虫症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①治扁桃腺炎,火眼,痢疾,疥疮,风湿性关节炎:倒钩刺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②治蛔虫病:例钧刺全株五钱。水煎服。③治腮腺炎,乳腺炎,无名肿毒:例钩刺鲜品捣烂外敷。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出自《云南中草药》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Rubus delavayi Franch.
|
科属分类 |
蔷薇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