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lu dou sheng ma |
英文名 | Rhizome of Asian baneberry |
药材基原 | 为毛茛科植物类叶升麻的根茎。 |
动植物形态 | 类叶升麻,多年生草本,高30-80cm。根茎横生,外皮黑褐色,有多数细根。茎直立,中上部被白色短柔毛。茎下部叶为三回三出近羽状复叶;叶柄长10-17cm;叶片三角形,宽达27cm;顶生小叶卵形或宽卵状菱形,长4-8.5cm,宽3-8cm,3裂,边缘有锐锯齿,侧生小叶卵形或斜卵形,上面近无毛,下面脉上被毛;茎上部叶似茎下部叶,但较小,具短柄。总状花序有多数花;花序轴和花梗被短柔毛;苞片长约2mm;花梗长5-8mm;花两性,萼片4,花瓣状,白色,早落,倒卵形,长约2.5mm;花瓣6,匙形,长2-2.5mm,下部渐狭成爪;雄蕊多数,长4-6mm;心皮1。浆果近球形,直径约6mm,紫黑色;种子卵形,长约3mm,有3纵棱。花期5-6月,果期7-9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湖北、四川、云南、西藏东部。 |
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350-3100m的山地林下、草地或沟边阴处。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春、秋二季采挖,洗净泥土,切片,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类叶升麻根有催吐和致泻作用,动物食后发生腹泻、呕吐和严重的胃肠炎。果实种子有强烈局部刺激作用和全身麻醉作用。全株酊剂能抑制血中疟原虫的发育。 本品部分均有毒。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辛;微苦;平 |
归经 | 肺经 |
功效 | 散风热;祛风湿;透疹;解毒 |
功效分类 | 解表药 |
主治 | 风热头痛;咽喉肿痛;风湿疼痛;风疹块;麻疹不透;百日咳;子宫脱垂;犬咬伤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敷。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①治感冒头痛: 绿豆升麻、马鞭草、水杨梅各五钱。煨水服。②治百日咳: 绿豆升麻根、黄果皮各三钱,土薄荷五钱。煨水服。③治疯狗咬伤: 绿豆升麻叶适量。捣绒敷伤口;另以紫竹根、棕竹根各二两,煨水服。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出自《贵州草药》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Actaea asiatica Hara[Actaea spicata L.var.asiatica(Hara)S.H.Li et Y.H.Huang] |
科属分类 | 毛茛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