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滴乳石、钟乳鹅管石 |
汉语拼音 | e guan shi |
英文名 | Coral Skeleton |
药材基原 | 为碳酸盐类方解石族矿物方解石的细管状集合体。 |
动植物形态 | 三方晶系。晶体为菱面体,也有呈柱状及板状者。集合体常呈钟乳状或致密粒状体产出。颜色大都为无色或乳白色,如含有混入物,则染成灰、黄、玫瑰、红、褐等各种色彩。具玻璃样光泽。透明至不透明。有完全的解理;可沿三个不同的方向劈开。断面贝壳状。硬度3。比重2.6-2.8。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
生态环境 | 钏乳石系含碳酸钙的水溶液,经石灰岩裂隙,从溶洞顶滴下,因水分蒸发,二氧化碳散逸,使析出的碳酸钙淀积而成,且自上向下逐渐增长,倒垂于洞顶。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栎珊瑚全年可采,钟乳石全年可采,选择细如管状的滴乳石。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 呈圆柱形或圆锥形,中空如和状,长3-7cm,直径0.5-1.3cm,管壁厚1-4cm。白色、淡黄白色。表面平滑,有的较粗糙,有颗粒或纵斜纹理。半透明至不透明。质硬脆,可折断,断面白色,具玻璃光泽,中心具较大空洞,壁厚者可见浅黄色环层。无臭,味淡。 显微鉴别 透射偏光镜下:方解石呈结晶状,其分布呈同心圆,似环带状结构,中心部分为孔洞。方解石光性特征参见“方解石”条。 |
中药化学成分 | 主要成分为碳酸钙(CaCO3)。此外,尚含少量镁、锶、钡等。 鹅管石主要成分与钟乳石一致,仅微量元素成分略有不同。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1)取本品粉末约0.2g,加稀盐酸5ml,即泡沸,并产生大量气体,将此气体通入氢氧化钙试液中,即产生白色沉淀。(检查碳酸盐)(2)取上述反应后的溶液,滤旱灾,滤液加甲基约指示液2滴,用氨试液中和,再滴加盐酸至恰呈酸性,加草酸铵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沉淀不溶于醋酸,但可溶于盐酸。(检查钙盐)(3)取铂丝,用盐酸湿润后,蘸取粉末少许,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即显砖红色。(检查钙盐)红外光谱定性分析:IR λKBrmax cm-1:1420,873,708。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1.鹅管石: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打碎。生品擅于温肺化痰,通利乳汁,多用于肺虚咳喘,乳汁不下。 2.煅鹅管石《医学入门·本草》:“煅研。”现行,取净鹅管石,置适宜的容器内,用无烟武火加热,煅至红透,有臭气逸出时取出,放凉,捣碎或研细。 3.醋淬鹅管石:取净鹅管石装入罐中,置武火上煅呈红透,趁热倾入醋中淬透,冷后碾碎。每鹅管石100kg,用醋25kg。制后易于粉碎,温肾壮阳力强,多用于肾虚气喘,阳痿不举。 饮片性状:鹅管石参见“药材鉴别”项。煅鹅管石灰白色或灰黑色,质酥松。有焦臭气。醋淬鹅管石形如娥鹅管石,具酸醋气。贮干燥容器内,置干燥处,防尘。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甘;咸;温;无毒 |
归经 | 肺;肾;胃经 |
功效 | 温肺;壮阳;通乳 |
功效分类 | 补益药 |
主治 | 肺寒久嗽;虚劳咳喘;阳痿早泄;梦遗滑精;腰脚冷痹;乳汁不通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打碎先煎;研末,0.3-15g,或入丸剂。 |
用药禁忌 | 实热及阴虚火旺者禁服。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治一切劳,咳嗽壅滞,胸脯痞满: 鹅管石、雄黄、佛耳草、款冬花各等分。上为末。每服用药一钱,安在香炉子上焚着,以开口吸烟在喉中。(《宣明论方》焚香透膈散)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出自《本草纲目》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Jubuliforme Colcitum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Stalactite |
科属分类 | 钙化合物类 |
出处 |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