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药学理论
西药数据库
OCT说明书 不良反应 进口药品
化学成分 药品专利 更多
中药数据库
中药大全 中国中药 更多
名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药学理论 > 中国中药 > 正文
水银
医药数据查询入口汇总 字体:
  
别名 白澒姹女、澒、汞、神胶、元水精、流珠、元珠、赤汞、砂汞、灵液、活宝
汉语拼音 shui yin
英文名 Mercury
药材基原 为一种液态金属。主要由辰砂矿炼出,少数取自自然汞。
动植物形态 1.辰砂 三方晶系。晶体成厚板状或菱面体,在自然界中单体少见,多呈粒状、致密状块体出现,也有呈粉末状被膜者。颜色为朱红色至黑红色,有时带铅灰色。条痕为红色。金刚光泽,半透明。有平行的完全解理。断口呈半贝壳状或参差状。硬度2-2.5。比重8.09-8.2。性脆。
2.自然汞 常温下为液体,-38.87℃以下为三方晶系晶体。晶体汞为菱面体状。液体呈小珠分散,或呈薄膜依附于辰砂等共存矿物表面及裂隙中,亦呈小水滴状集中于岩石裂隙。银白或锡白色,金属光泽,不透明。晶体汞相对密度14.26-14.4;液体汞相对密度13.546(20℃)。气化点356.58℃,蒸气有剧毒;常温下在空气中稳定为液态,受热易挥发。
资源分布 1.产于湖北、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等省区。 2.主产于贵州、湖南、四川及广西、云南、湖北;其他省区亦有产出。
生态环境 1.常呈矿脉产于石灰岩、板岩、砂岩中。产于辰砂矿的氧化带,常成小珠球存在于矿脉及岩石的洞隙内和浮土中。 2.自然汞大多在火山地区或与温泉形成的辰砂相伴产出。常含银,还可能含铜、铁、铅、、锡等杂质。自然汞数量远少于共存的辰砂,且难采集。近年曾有自然汞产出于陕西(略阳)、湖南(省溪、新晃)、云南(蒙自)等地汞矿中。
药用植物栽培 来源于辰砂矿石,将矿石砸碎,置炉中通气加热蒸馏,再经过虚过而得。
采收和储藏 通常用辰砂矿石砸碎,置炉中通空气(或加石炭及铁质)加热蒸馏,再经过滤而得。自然汞不甚多见。
药用部位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本品在常温下为质重液体。银白色;不透明;具金属光泽。易流动或分裂成小球。遇热易挥发,357℃成气体,在-39℃时凝固成锡样固体。不溶于水、乙醇、盐酸;能溶于硝酸、热硫酸中,形成汞盐。无臭。以银白色、具光泽、流动灵活、在光滑纸面上流过无遗留污痕者为佳。
品质标志 (1)化学成分的定量指标 据《贵州省中药材质量标准》1988年版规定:本品含汞(Hg)不得少于99.90%。
(2)杂质限制 ①取本品数滴,置白纸上,滚动处不得留有污痕。②取本品5-10g,溶解于35-40℃硝酸(相对密度1.4)100ml中,溶液应无不溶物。
中药化学成分 为单体金属元素汞(Hg),并含有微量的银。
理化性质
中药化学鉴定 取本品约1g,加硝酸与蒸馏水的等容混合液20ml,使其溶解,溶液照下述方法试验:(1)取本品硝酸溶液,加氢氧化钠试液,即生成黄色沉淀。(检查汞盐) (2)取本品硝酸溶液加氢氧化钠试液调至中性,加碘化钾试液,即生成猩红色沉淀,能在过量的碘化钾试液中溶解,再以氢氧化钠试液碱化,加铵盐即生红棕色的沉淀。(检查汞盐)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炮制方法 1.同脂肪研成细粉或油膏用。 2.《雷公炮炙论》:在朱砂中产出者,其水银色欲红,收得后,用葫芦盛之,免致遗失。若先以紫背天葵并夜交藤自然汁二味同煮一伏时,其毒自退。若修十两,止用煎二味汁各七镒,和合煮足为度。
剂型
中药制药工艺
药理作用 1.水银(汞)的化合物有消毒、泻下、利尿作用,现已不用或罕用。元素汞不引起药理作用,解离后的汞离子能与疏基结合而干扰细胞的代谢及功能。元素汞不能自肠胃道吸收,但其表面暴露于空气中时可形成氧化物或硫化物,因而吞食后有时可引起轻度泻下、利尿。吞食水银的人,大多数并无症状,水银自粪便排出,少数人可有某些症状,而极少数(敏感或其他未知原因)可引起立即死亡。
2.水银为一种原生质毒,能和病原微生物呼吸酶中的硫氢基结合而抑制其生活力,最后使其窒息而致死。
3.汞剂排泄主要由肾,其次是大肠。
药理学 汞剂对消化道有腐蚀作用,对肾脏,毛细血管均有损害作用。急性中毒多半由误服升汞引起,有消化道腐蚀所致的症状,吸收后产生肾脏损害而致尿闭和毛细血管损害而引起血浆损失,甚至发生休克。早期应用二巯基丙醇及其他对症措施,多数有效。慢性中毒一般见于工业中毒,发生口腔炎和中毒性脑病,后者表现为忧郁、畏缩等精神症状和肌肉震颤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药物配伍 1.《本草经集注》:畏慈石。 2.《药对》:畏砒霜。 3.配铅丹:解毒敛疮;配白矾:解毒杀虫、收湿止痒。
药性 辛;寒;有毒
归经 心;肝;肾经
功效 杀虫;攻毒
功效分类 外用药
主治 疥癣;梅毒;恶疮;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涂擦。
用药禁忌 1.大毒之品,不宜内服,孕妇尤忌。 2.外用亦不可过量或久用,以免中毒。 3.《本草拾遗》:人患疮疥,多以水银涂之,性滑重,直入肉,宜慎之。 4.《本草经疏》:头疮切不可用,恐入筋络,必缓筋骨,惟宜外敷,不宜内服。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水银膏《圣惠方》:癣疮;小升丹《验方》:
临床运用
各家论述 1.《纲目》:水银,乃至阴之精,禀沉着之性,得凡火煅炼,则飞腾灵变,得人气熏蒸,则入骨钻筋,绝阳蚀脑,阴毒之物,无似之者;而《大明》言其无毒,《本经》言其久服神仙,甄权言其还丹元母,《抱朴子》以为长生之药,六朝以下,贪生者服食,致成废笃而丧厥躯,不知若干人矣。方士固不足道,《本草》其可妄言哉!水银但不可服食尔,而其治病之功,不可掩也。同黑铅结砂则镇坠痰涎,同硫黄结砂则拯救危病,此乃应变之兵,在用者能得肯綮,而执其枢机焉。
2.《本经》:主疥、痿、痂、疡、白秃,杀皮肤中虱,堕胎,除热,杀金、银、铜、锡毒。
3.《本草拾遗》:利水道,去热毒。
4.《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疾,催生,下死胎。治恶疮,除风,安神,镇心。
5.《本草衍义》:治小儿惊热,涎潮。
6.《本草蒙筌》:和大枫子研末,则杀疮虫;佐黄芩为丸,则绝胎孕。
7.《本草汇言》:点搽杨梅恶疮。
考证 出自1.《本经》。 2.《本草图经》:水银,《经》云出于丹砂者,乃是山石中采粗次朱砂,作炉置砂于中,下承以水,上覆以盎器,外加火煅养则烟飞于上,水银溜于下,其色小白浊。至于西羌来者,彼人亦云如此烧煅。但其山中所生极多,至于一山自拆裂,人采得砂石,皆大块如升斗,碎之乃可烧煅,故西来水银极多于南方者。 3.《本草衍义》:水银,得铅则凝,得硫黄则结,并枣肉研之则散。别法煅为腻粉粉霜。唾研毙虱。 4.《纲目》:水银,若撒失在地,但以川椒末或茶末收之。 5.《本经逢原》:水银,阴毒重着,不可入人腹。今有误食水银,腹中重坠,用猪脂二斤,切作小块焙熟,入生蜜拌食得下,亦一法也。
药物应用鉴别 水银、砒石均具剧毒,为以毒攻毒之猛药。可治疥癣,恶疮肿毒。其攻毒杀虫功效显著,但砒石兼有蚀疮去腐作用,为治恶疮死肌坚硬,腐肉不去的要药。近代水银不作内服,而砒石尚可内服,治疟疾等,二者不能同用,属配伍禁忌。
药典收录
药材拉丁名 Hydrargyrum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Cinnabar;Mercury or Quicksilver Hydrargyrum
科属分类 汞及其化合物类
出处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相关文章
一种治疗皮肤溃烂的药物的制备方法
珍珠寸香拔毒膏
水银
水银
水银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