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淡竹黄、竹三七、血三七、竹参、赤团子、竹赤团子、竹赤斑菌、淡菊花、天竹花、淡竹花、竹花、竹茧 |
汉语拼音 | zhu huang |
英文名 | Herb of tabasheer |
药材基原 | 为肉座菌科真菌竹黄的子座及孢子。 |
动植物形态 | 子座呈不规则瘤状,早期白色,后变成粉红色,初期表面平滑,后期有龟裂,肉质,渐变为木栓质,长1.5-4cm,宽1-2.5cm。子囊壳近球形,埋生于子座内,直径480-580μm.子囊长圆柱状,(280-340)μm×(22-35)μm;子囊孢子单行排列,长方形至梭形,两端大多尖锐,有纵横隔膜,(42-92)μm×(13-35)μm,无色或近无色,成堆时柿黄色。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箣竹属、刚竹属的竹竿上,多生长在将衰败或已衰败的竹林中。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1.性状鉴别 子座瘤状,略呈椭圆形或纺锤形,长1-4cm,直径1-2cm。背部隆起,有不规则的横沟,基部凹陷,常有竹的残留枝竿。表面粉红色,有细密纹理及针尖大小的灰色斑点。质疏松,易折断。横断面略呈扇形,外层粉红色,内层及基部色浅,可见竹的枝竿断面。气特异,味淡。 2.显微鉴别 子座横切面:表层为无色菌丝,其内侧为含有红色色素的菌丝层,并埋生单列或偶为2列的子囊壳。子囊壳椭圆形、类圆形或梨形,直径400-600μm,内有多数子囊和侧丝。子囊长250-350μm,直径20-30μm,顶端圆钝,基部具细长柄,含子囊孢子6-8个,单列。子囊孢子纺锤形,长30-60μm,直径13-25μm,两端略尖,有墙砖状的纵横分隔。侧丝线形,略长于子囊。红色菌丝层以内为由基部向四周放射排列的无色至浅红色菌丝。子座基部常见被菌丝包埋的竹枝竿,有时可见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形状与子囊孢子相似,长50-80μm,直径20-30μm。 粉末特征:粉红色。水装片可见菌丝多数粘结成团,直径4-7μm,横壁可见,分枝少,菌丝含细小油滴,遇苏丹Ⅲ试液显橙红色。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众多。 |
中药化学成分 | 从菌丝发酵液中分得两种多糖:SB-1和SB-2;前者由D-葡萄糖(D-glucose)、D-半乳糖(D-galactose)和L-阿拉伯糖(L-arabinose)按摩尔比0.37:1:0.07所组成, 后者由D-葡萄糖、D-半乳糖、D-甘露糖(D-mannose)和L-阿拉伯糖按摩尔比0.25:1:0.47:0.12所组成。又从水溶性成分中分得蛋白酶,淀酚酶,D-甘露醇(D-mannitol)和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苏氨酸(threonine),丝氨酸(ser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alanine),胱氨酸(cystine),缬氨酸(valine),蛋氨酸(methion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赖氨酸(lysine),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酪氨酸(tyrosine)及微量半胱氨酸(cysteine)。从子座中分得:竹红菌素(hypocrellin)A、B、C,甘露醇,硬脂酸(stearic acid)。还分得:竹黄色素(shiraiachrome)A、B、C。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1)本品遇碱变为翠绿色,滴加三氯化铁试液显紫红色。(检查竹红菌素A) (2)子座切面在紫外灯下观察,红色菌丝显亮红色荧光,如滴加稀碱液,即转为翠绿色,荧光消失。 (3)本品乙醇浸出液呈鲜红色,在465nm处有最大吸收峰,滴加FeCl3试液转为紫红色。 (4)取本品粗粉4g,加水2ml,温浸,滤壶,滤液作供试液;另取丙氨酸、谷氨酸及γ-氨基丁酸为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滤纸上,以正丁醇-冰醋酸-乙醇-水(4:1:1:2)展开,喷以0.2%茚三酮忆醇液,加热显色。供试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紫红色斑点。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1.对心血管系统 真菌竹黄水煎提取物能使离体蛙心收缩力减弱,心率变慢,1×10\-2g浓度作用更强烈。对离体兔耳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表现为灌流量增加,尤其是血管处于挛缩状态时此作用更明显。小鼠由背部皮下注入真菌竹黄水煎提取物3.0g/kg,对组胺所致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静注0.5g/kg该提取物能降低麻醉兔血压,其机制可能与影响心排血量和使小动脉扩张,外周阻力减低有关。 2.对心血管及血浆复钙时间的影响 2×10\-1g浓度可显著延长血浆复钙时间,在血凝实验中,该药能延长凝血时间,可能与复钙时间延长有关。 3.镇痛抗炎作用 真菌竹黄水煎提取物2-3.1g/kg皮下注射,对小鼠醋酸刺激性疼痛有较好的镇痛作用。从竹黄中提取物的结晶物Ⅲ号(竹菌甲素),以100mg/kg灌胃,能显著提高小鼠热板法痛阈,其作用优于吲哚美辛(消炎痛),与杜冷丁(10mg/kg)相似;能显著降低醋酸所致扭体反应的次数,亦能显著降低蛋清所致的足跖肿用程度。 4.其他作用 真菌竹黄多糖SB1及SB2经药理初步试验,对肝炎具有一定疗效。 5.毒性 真菌竹黄水煎提取物15g/kg给小鼠灌胃,72h内小鼠活动自如,饮食正常,无不良反应;给雄性小鼠静注的LD50为6.471g/kg。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淡;辛;平 |
归经 | 肺;肝经 |
功效 | 化痰止咳;活血祛风;利湿 |
功效分类 | 止咳药;理气药 |
主治 | 咳嗽痰多;百日咳;带下;胃痛;风湿痹痛;小儿惊风;跌打损伤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外用:适量,酒浸敷。 |
用药禁忌 | 灰指甲、鹅掌风等皮肤病患者忌服。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出自浙江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Stroma Shiraiae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Shiraia bambusicola P.Henn. |
科属分类 | 肉座菌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