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药学理论
西药数据库
OCT说明书 不良反应 进口药品
化学成分 药品专利 更多
中药数据库
中药大全 中国中药 更多
名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药学理论 > 中国中药 > 正文
百草霜
医药数据查询入口汇总 字体:
  
别名 月下灰、灶突墨、釜下墨、灶突中尘、釜脐墨、釜月中墨、铛墨、灶额上墨、釜底墨、锅底黑、铛底煤、灶额墨、釜煤、釜炲、锅底灰、灶烟煤、灶煤、锅烟子
汉语拼音 bai cao shuang
英文名 Plant Soot, Soot from the bottom of a boiler
药材基原 稻草、麦秸、杂草燃烧后附于锅底或烟囱内的黑色烟灰。
动植物形态
资源分布
生态环境
药用植物栽培
采收和储藏 从烧柴草的锅底或烟囱内刮取,用细筛筛去杂质,置瓶中用。
药用部位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本品为粉末状,或粘结成小颗粒状,手捻之即成粉末。黑色。体轻,质细似霜,入水则漂浮而分散。触之沾手,无油腻感。气微,味淡微辛。以色黑、体轻、质细、无杂质者为佳。
中药化学成分 主含碳粒。
理化性质
中药化学鉴定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炮制方法
剂型
中药制药工艺
药理作用
药理学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药物配伍 1.配黄连,相反相成,共举清热解毒,活血止痢之功。 2.配木香,相辅相成,木香主走气分,百草霜主走血分,共奏辛散行气,活血止痢之效。 3.配血余炭,相须为用,止血祛瘀之功大增。 4.配侧柏叶,一寒一热,可用于各种出血证。 5.配肉桂,泻心降火,引火归元,用治肾阳虚衰,虚火上浮之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等证。
药性 苦;辛;性温
归经 肝;肺;胃经
功效 止血;消积;清毒散火
功效分类 止血药;清热解毒药
主治 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带下;食积;痢疾黄疸;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臁疮;白秃头疮;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1-3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用药禁忌 阴虚内热者慎服。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1.疏血丸(《医宗金鉴》),治肠出血及子宫出血。2.六神丸(《中药制剂手册》),主治咽喉肿痛,单双乳蛾疔疮等症。3.治衄血不止方(《本草纲目》):百草霜末吹之。4.治口舌生疮方(《方脉正宗》)。5.治咽喉无故肿闭方(《方脉正宗》)。6.治小儿食积疳膨方(《方脉正宗》)。7.治血痢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8.治卒下血不止方(《外台秘要》)。9.治妇人白带方(《永类钤方》)。10.治妇人崩血大脱方(《本草汇言》)。
临床运用
各家论述 1.《本草图经》:主消化积滞,今人下食药中多用之。
2.《纲目》:止上下诸血,妇人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病,伤寒阳毒发狂,黄疸,疟痢,噎膈,咽喉口舌一切诸疮。
3.《玉楸药解》:敛营止血,请热消瘀。专止失血,吐衄便血,产漏诸血。
4.《医林纂要》:泻心降火,去妄热,止妄血,下气消积行痰。
5.《现代实用中药》:涂白癣及头部湿疹
6.《本草经疏》:百草霜乃烟气结成,其味辛,气温无毒。辛主散,故能消化积滞及下食也。凡血见灰则止,此药性能止血,复能散瘀滞,故主上下诸血及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病。虽能止血,无益肠胃,救标则可,治本则非;故不宜多服。
7.《本草汇言》:百草霜,解三焦结热,化藏府瘀血之药也。苏颂主化小儿食积症块,妇人气痞血瘕,取此得火气之轻扬,而散阴凝陈聚之物也。濒湖治黄疸疟胀,咽喉肿闭,口舌生疮,取此得火气之轻升,而发越湿热痰气搏结之疾也。杂病方用治吐、衄、崩血不止者,谓其轻浮火化之质,且色之黑也,血见黑即止,亦从治热胜动血而安营血之暴走也。
考证 出自《本草图经》
药物应用鉴别
药典收录
药材拉丁名 Palvis Fumi Carbonisatus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Fuligo Plantae
科属分类 其他
出处 《中华本草》
相关文章
香青百草油搽剂
百草霜定痛丸
一粒止泻丹
百草降压茶及其加工方法
治疗皮肤病的药物组合物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