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Tiedi Koufuye
|
英文名 |
|
用药分类 |
五官科用药
|
作用类别 |
|
药物组成 |
麦冬25g,玄参(去芦)25g,瓜蒌皮25g,诃子肉25g,青果10g,凤凰衣(去硬壳)2.5g,桔梗50g,浙贝母50g,茯苓25g,甘草50g。
|
性状 |
本品为棕褐色的液体,气香,味甜,微苦酸。
|
功效 |
润肺利咽,生津止渴。
|
主治 |
用于阴虚肺热津亏引起的咽干声哑,咽喉疼痛,口渴烦燥等症。
|
剂型 |
口服液
|
用法用量 |
口服。每次10ml,日2次,小儿酌减。
|
用药禁忌 |
1.忌食辛辣、煎炸、鱼虾等食物。
2.凡声嘶、咽痛初起,兼见恶寒发热,鼻流清涕等外感风寒者忌用。
3.发热重,咽喉痛甚者不宜使用。
4.若声嘶日久,逐渐加重,或伴痰中带血者,应考虑咽喉严重疾病的可能,需及时去医院就诊。
5.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一般症状在服药3日内无改善或出现发热渐高等其他症状应去医院就诊。
7.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9.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不良反应 |
|
制备方法 |
以上十味,麦冬、瓜蒌皮、诃子肉、青果、凤凰衣、甘草等六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三次各1小时,合并煎液,静置沉淀,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9(50℃热测),茯苓粉碎成小块,加水煮沸,80℃温浸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滤过;玄参、桔梗、
|
规格 |
10ml/支
|
药理作用 |
|
检查 |
1.相对密度: 本品的相对密度应不低于1.02(中国药典1985年版一部附录26页,相对密度测定法项下比重瓶法)。
2.PH值: 应为3.5-6.0(中国药典1985年版一部附录44页)。
3.装量差异:取本品5支,用干燥的注射将内容物分别抽尽,在室温下检视,不得少于标示量,如有1支少于标示量时,不得超过0.5ml。
|
鉴别 |
1.取本品2ml,加明胶试液0.5ml,生成白色沉淀。
2.取本品6ml,加稀盐酸4ml调至酸性,滤过,取滤液分置2支试管中,一管中加碘化铋钾试液3滴,生成橘红色沉淀;另一管中加硅钨酸试液3滴,生成白色絮状沉淀。
3.取本品10ml,加乙醚6ml,丙酮4ml,振摇10分钟,分取上层液,置蒸发皿内,在水浴上蒸干,残渣加醋酐1ml使溶解,加硫酸1滴,即显紫色,后变橘红色,久置则显棕褐色。
4.取本品70ml,加浓氨溶液5ml与苯20ml,用力振摇10分钟,分取苯层液蒸干,残渣加氯仿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浙贝碱与浙贝次碱加氯仿分别制成每1ml中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层析法(中国药典1985年版一部附录37页)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30μl,对照品溶液10μl,分别点于同一含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浓氨溶液(18∶1∶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5.取本品30ml,加盐酸3ml与氯仿50g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分取氯仿层,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对照药材1g,加水20ml,盐酸3ml与氯仿50ml,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作为对照药溶液,照薄层层析法(中国药典1985年版一部附录37页)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苯-醋酸乙酯-冰醋酸(10∶20∶7∶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在105℃烘约5分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
含量测定 |
|
浸出物 |
|
贮藏 |
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
备注 |
|
处方来源 |
新药转正标准第三册
|
标准号 |
|
OTC分类 |
第一批OT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