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gui fu di huang pian
|
英文名 |
Gui fu di huang tablets
|
标准号 |
WS3-B-1408-93
|
药物组成 |
熟地黄160g,山药80g,山茱萸(制)80g,牡丹皮60g,茯苓60g,泽泻60g,肉桂20g,附子(制)20g。
|
处方来源 |
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标准1993年
|
剂型 |
|
性状 |
本品为深褐色片;气微香,味甘、微酸。
|
功效 |
温补肾阳。
|
主治 |
肾阳不足,腰膝酸冷,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消渴。
|
用法用量 |
口服。每次4-6片,日2次。
|
用药禁忌 |
|
制备方法 |
以上八味,山药、茯苓各取55g,粉碎成细粉;肉桂蒸馏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牡丹皮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渗漉法(附录17页),用蒸馏后的水溶液配成50%的乙醇作溶剂,浸渍18小时后,以每分钟2-3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漉液约400ml,回收乙醇;附子加水煎煮3小时后,加入剩余的山药、茯苓及其余熟地黄等三味,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与漉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8-1.40(75-80℃)的清膏,加入山药、茯苓细粉,混匀,干燥,研细,制成颗粒,干燥,放冷,加入肉桂挥发油,混匀,压制成片,即得。
|
检查 |
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1页)。
|
鉴别 |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淀粉粒三角状卵形或矩圆形,直径24-40μm,脐点短缝状或人字状。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4-6μm。
|
含量测定 |
|
浸出物 |
|
规格 |
0.4g/片(相当于总药材1g)
|
贮藏 |
密封。
|
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