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分类 |
西药
|
作用分类 |
血液系统药物\抗贫血药
|
英文名 |
Vitamin B12
|
汉语拼音 |
|
别名 |
氰钴胺 Cyanocobalamin
|
药物组成 |
|
性状 |
本品为深红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吸湿性强。本品在水或乙醇中略溶,在丙酮、氯仿或乙醚中不溶。
|
功效 |
|
主治 |
主要用于治疗原发性或继发性内因子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贫血,热带性或非热带性口炎性腹泻,肠道切除后引起的盲端形成和小肠憩室以及短二叶裂头绦虫肠道寄生虫等所致维生素B12吸收障碍。也可用于神经炎的辅助治疗。
下列情况对维生素B12需求增加,可给予适当补充:哺乳、妊娠、长期素食者,吸收不良综合征、肝硬化及其他肝脏疾患、反复发作的溶血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感染及恶性肿瘤。
|
用途 |
|
方解 |
|
药理作用 |
本品参与体内核酸、胆碱、蛋氨酸的合成及脂肪与糖的代谢,对骨髓造血功能(幼红细胞的成熟),肝脏功能和神经系统髓鞘的完整有一定作用。存在于肝、肾、乳汁、卵和肌肉组织中,并在结肠内由细菌合成产生。与叶酸一起参与嘌呤及嘧啶的代谢,因此,与核蛋白的合成和维持正常造血功能有关。
维生素B12缺乏时,DNA合成受阻,可导致巨幼细胞贫血、脂肪酸代谢异常以及蛋氨酸合成障碍等,可引起巨幼红细胞贫血和神经系统病变等。
|
体内过程 |
口服维生素B12在胃中与胃粘膜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形成维生素B12-内因子复合物。当该复合物至回肠末端时与回肠粘膜细胞的微绒毛上的受体相结合进入肠粘膜细胞,再吸收入血液。口服后8-12小时血药浓度达到高峰。但口服后,其在胃肠吸收不规则和无法预测,故由注射给药。注射后,以非结合形式在血液中长达8小时,并迅速从尿中排出。血液中剩余的部分以结合形式存在,很少从尿中排出,其很可能在人体组织内慢慢地转变成羟钴胺。肝脏是维生素B12的主要贮存部位。人体内维生素B12贮存总量为3-5mg,其中1-3mg贮存于肝脏。
|
剂型 |
|
规格 |
|
用法用量 |
|
不良反应 |
|
注意事项 |
|
贮藏 |
|
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