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分类 |
西药
|
作用分类 |
镇痛、解热、抗炎、抗痛风药物\解热止痛、抗炎、抗风湿药
|
英文名 |
Ibuprofen
|
汉语拼音 |
|
别名 |
异丁苯丙酸
|
药物组成 |
|
性状 |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稍有特异臭,几乎无味。本品在乙醇、丙酮、氯仿或乙醚中易溶,在水中几乎不溶。本品熔点:74.5-77.5℃。
|
功效 |
|
主治 |
本品是各种急性疼痛和慢性风湿性疾病的镇痛药。对一些轻中度疼痛,如手术后、创伤疼痛、牙痛、痛经、头痛都有疗效。对各种类的肌关节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软组织风湿均能较长期服用。但所用剂量宜大于镇痛所需。本品对高热有解热作用。虽然本品能缓解肿痛、热,但非病因性治疗,故应用本品时宜同时进行病因治疗。
|
用途 |
|
方解 |
|
药理作用 |
本药为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具有镇痛、抗炎、解热作用。它有抑制细胞膜的环氧酶将花生四烯酸代谢为炎性介质前列腺素的作用,由此减轻因前列腺素(PGE1、PGE2、PGI2)引起的局部组织充血、肿胀,亦降低局部周围神经对缓激肽等的痛觉敏感性。起着抗炎、镇痛作用。PGE1亦是一个较强的致热原,当受抑后可以起到解热作用。它对引起炎症反应的另一些成分如氧离子和超氧化物自由基亦有一定的清除作用。本品对花生四烯酸的另一代谢酶,脂氧酶的作用很弱。
由于本品除抑制诱导型(致炎性)环氧酶〔即COX-2 〕外亦能抑制胃、肾等组织的结构型(生理性)环氧酶〔COX-1〕,因此在服用本品后可出现胃酸增多,胃粘液分泌减少,胃食管张力降低,肾血流量减少等症状。
|
体内过程 |
口服后90%以上被吸收,食物可延缓吸收。本品口服单剂量后血药浓度在90分钟时达峰值,以后下降。血浆t1/2约2小时。在5小时后关节液中浓度与血浓度相等,以后则关节液浓度高于血浆浓度并可维持约12小时。98%与血浆蛋白结合,剂量增加则可以增加血浆中游离型。主要经肝代谢为无活性的物质,有12%以葡萄糖醛酸酯由肾排出,仅1%以原形由肾排出。
|
剂型 |
片剂,胶囊,口服液,混悬液,搽剂,滴剂
|
规格 |
片剂:0.1g,0.2g。泡腾片剂:0.1g。胶囊剂:0.1g,0.2g。缓释胶囊剂:0.3g。口服液:10ml:0.1g。混悬液:100ml:2g。搽剂:5ml:0.25g。滴剂:20ml:0.8g。
|
用法用量 |
片剂,胶囊剂:成人:口服,抗风湿,每次0.4-0.6g,每日3-4次,类风湿性关节炎比关节炎剂量要大些。止痛,每次0.2-0.4g,每4-6小时1次。成人每日最大量不超过2.4g。泡腾片用法:溶解于开水或温水后口服遵医嘱用药。小儿每次5-10mg/kg,每日3次。缓释胶囊:成人O.3g/次,日2次。搽剂外用。取适量局部涂擦。
|
不良反应 |
本品安全,已被列为非处方药。
1.服用者约16%出现消化不良症状,但较轻,停药即消失,不停药亦可耐受。
2.引起胃肠道潜血者少于阿司匹林,但随服用剂量的增大而增加。
3.引起消化性溃疡和消化道出血者分别低于1%。
4.神经系统 偶可出现头痛、嗜睡、晕眩、耳鸣。
5.肾脏 对一些有潜在性肾病的易感者可出现肾乳头坏死和急性肾功能不全。
6.其他少见的反应有支气管哮喘,粒细胞减少症和肝酶升高。
7.中毒解救 极少发生。服用过量者血浆浓度可达704mg/L而不出现任何中毒症状。过量者中有约20%在服药后4小时出现中毒症状,包括:抽搐、昏迷、视物模糊、复视、眼颤、头痛、耳鸣、心率减慢、血压降低、腹痛、恶心、血尿、肾功能不全。文献报道24例有过量中毒症状者中有一例死亡。抢救措施包括尽早洗胃、输液、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以促进药物排出。
|
注意事项 |
1.孕妇、哺乳期妇女,对本品及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者禁用,活动期消化性溃疡或有溃疡合并出血和穿孔者禁用。有溃疡病史者宜严密观察或加用抗酸药物。
2.应注意本品与乙醇、其他非甾体抗炎药、抗凝药(如双香豆素)、呋塞米、维拉帕米、硝苯定、地高车、降血糖药、丙磺舒及甲氨蝶呤等的药物相互作用。
3.有肝肾潜在性病变者并不禁服,但它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4.有支气管哮喘或对阿司匹林致支气管哮喘者、心功能不全、高血压、血友病及其他出血性疾病,有消化道溃疡病史者,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
贮藏 |
密封保存。
|
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