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名 | |
释名 | 弘景曰:叶上有三白点,俗因以名。藏器曰:此草初生无白,入夏叶端半白如粉。农人候之莳田,三叶白则草便秀,故谓之三白。 |
产地 | 保升曰:今出襄州, |
生境 | 恭曰:三白草生池泽畔,时珍曰:三白草生田泽畔, |
性味 | 甘、辛,寒,有小毒。 |
归经 | |
药物形态 | 高尺许。叶似水荭,亦似蕺,又似菝葜。叶上有三黑点,非白也。古人秘之,隐黑为白尔。根如芹根,黄白色而粗大。 三月生苗,高二、三尺。茎如蓼,叶如商陆及青葙。四月其颠三叶面上,三次变作白色,余叶仍青不变。俗云:一叶白,食小麦;二叶白,食梅杏;三叶白,食黍子。五月开花成穗,如蓼花状,而色白微香。结细实。根长白虚软,有节须,状如泥菖蒲根。 |
品种考证 | |
养殖栽培 | |
采收 | 二月、八月采根用。《造化指南》云:五月采花及根, |
加工 | |
鉴别 | 苏恭言似水荭,有三黑点者,乃马蓼,非三白也。藏器所说虽是,但叶亦不似薯蓣。 |
贮藏 | |
炮制 | |
质量鉴定 | |
主治 | 水肿脚气,利大小便,消痰破癖,除积聚,消疔肿(《唐本》)。 捣绞汁服,令人吐逆,除疟及胸膈热痰,小儿痞满(藏器)。根:疗脚气风毒胫肿,捣酒服,亦甚有验。又煎汤,洗癣疮(时珍)。 |
功用 | |
用法 |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
临证应用 | |
配伍应用 | |
配伍禁忌 |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
使用注意 | |
附方 | |
医案 | |
药用机理 | |
全文 | 三白草 (《唐本草》) 【释名】弘景曰:叶上有三白点,俗因以名。又见下。 【集解】恭曰:三白草生池泽畔,高尺许。叶似水荭,亦似蕺,又似菝葜。叶上有三黑点,非白也。古人秘之,隐黑为白尔。根如芹根,黄白色而粗大。 藏器曰:此草初生无白,入夏叶端半白如粉。农人候之莳田,三叶白则草便秀,故谓之三白。若云三黑点,苏未识矣。其叶如薯蓣,亦不似水荭。 保升曰:今出襄州,二月、八月采根用。 时珍曰:三白草生田泽畔,三月生苗,高二、三尺。茎如蓼,叶如商陆及青葙。四月其颠三叶面上,三次变作白色,余叶仍青不变。俗云:一叶白,食小麦;二叶白,食梅杏;三叶白,食黍子。五月开花成穗,如蓼花状,而色白微香。结细实。根长白虚软,有节须,状如泥菖蒲根。《造化指南》云:五月采花及根,可制雄黄。苏恭言似水荭,有三黑点者,乃马蓼,非三白也。藏器所说虽是,但叶亦不似薯蓣。 【气味】甘、辛,寒,有小毒。 【主治】水肿脚气,利大小便,消痰破癖,除积聚,消疔肿(《唐本》)。 捣绞汁服,令人吐逆,除疟及胸膈热痰,小儿痞满(藏器)。根:疗脚气风毒胫肿,捣酒服,亦甚有验。又煎汤,洗癣疮(时珍)。 |
语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