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药学理论
西药数据库
OCT说明书 不良反应 进口药品
化学成分 药品专利 更多
中药数据库
中药大全 中国中药 更多
名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药学理论 > 中国中药 > 正文
麻油
医药数据查询入口汇总 字体:

麻油

《中国药典》

【拼音名】Má Yóu

【英文名】OLEUM SESAMI

【来源】本品为脂麻科植物脂麻Sesamum indicum L.的成熟种子用压榨法得到的脂肪油

【性状】本品为淡黄色或棕黄色的澄明液体;气微或带有熟芝麻的香气,味淡。本品与氯仿、乙醚、石油醚或二硫化碳能任意混合,在乙醇中微溶。相对密度应为0.917~0.923(附录A)。折光率应为1.471~1.475(附录ⅦF)。

【鉴别】取本品1ml ,置试管中,加含蔗糖0.1g的盐酸10ml,振摇半分钟,酸层即显粉红色,静置后,渐变为红色。

【功能主治】润滑剂及赋形剂。内服可润肠、润肺;外用作为软膏及硬膏基质。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7~68ml。

【摘录】《中国药典》

麻油

《*辞典》

【出处】《本草经集注》

【拼音名】Má Yóu

【别名】胡麻油(《别录》),乌麻油(《外台》),脂麻油(《近效方》),香油(苏轼《物类相感志》),生油(《本草衍义》),清油(《岭南卫生方》)。

【来源】为胡麻科植物脂麻种子榨取之脂肪油

【性味】

甘,凉。

①《别录》:"微寒。"

②《品汇精要》:"味甘,性微寒,无毒。"

【归经】《得配本草》:"入手阳明经。"

【功能主治】

润燥通便,解毒,生肌。治肠燥便秘,蛔虫、食积腹痛,疮肿,溃疡,疥癣,皮肤皲裂。

①《别录》:"利大肠,胞衣不落。生者摩疮肿,生秃发。"

②《千金·食治》:"去头面游风。"

③孟诜:"杀五黄,下三焦热毒气,通大小肠,治蛔心痛,敷一切恶疮疥癣,杀一切虫。取一合,和鸡子两颗,芒硝一两,搅服,少时即泻下热毒。"www.med126.com

④《本草拾遗》:"主天行热,肠秘内结热,服一合,下利为度。"

⑤《日华子本草》:"陈油煎膏,生肌长肉,止痛,消痈肿,补皮裂。"

⑥《纲目》:"解热毒,食毒、虫毒。"

【用法用量】内服:生用或熬熟。外用:涂搽。

【注意】脾虚便泄者忌服。

【附方】

①治小儿初生,大小便不通:真香油一两,皮硝少许。同煎滚,冷定,徐徐灌入口中,咽下即通。(《蔺氏经验方》)

②治百药、百虫、五金八石、砒霜、山岚瘴蛊,及河豚诸毒:生胡麻油一碗,灌之,吐出毒物。(《易简方》)

③治漏眙难产,因血干涩:清油半两,好蜜一两。同煎数十沸,温服。他药无益,以此助血为效。(《便产须知》)

④治痈疽发背,初作即服此,使毒气不内攻:麻油一斤,煎二十沸,和醇醋二碗,分五次,一日服尽。(《仁斋直指方》)

⑤治肿毒初起:麻油,煎葱黑色,趁热,通手旋涂自消。(《百一选方》)

⑥治急喉痹:生油一合,急灌之。(《圣济总录》)

⑦治梅花秃癣:清油一碗,以小竹子烧火,入内煎沸,沥猪胆汁一个,和匀,剃头擦之,二、三日愈,勿令日晒。(《普济方》)

【名家论述】

①《纲目》:"胡麻油,用以煎炼食物,尤能动火生痰,陈氏谓之大寒,珍意不然;但生用之,有润燥、解毒、止痛、消肿之功,似乎寒耳。"

②《本草经巯》:"麻油,甘寒而滑利,故主胞衣不下及利大肠;生者气更寒,能解毒。凉血,故摩疮肿,生秃发也。"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取麻油文火加温至沸腾,冷后装瓶,用以滴鼻,初次每侧鼻孔2~3滴,以后渐增至5~6滴,每日3次。试治63例,52例显效,3例进步或改善,8例无效。平均用药最短者10天,最长者3个月。治疗后自觉鼻通气改善,伴随症状亦随之减轻或消失;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部分病例经1年随访,未见复发。试治萎缩性鼻炎及慢性化脓性副鼻窦炎数十例,均未见效。麻油滴鼻后作用徐缓而持久,奏效不如麻黄素液迅速;见效最快者3日,慢者1周以上。往往2周后效果才显著。治疗过程中除少数在治疗开始即大量滴鼻而发生暂时性头晕、头胀、恶心、呕吐等症外,一般无特殊反应。

【摘录】《*辞典》

麻滓

《*辞典》

【出处】《纲目》

【拼音名】Má Zǐ

【别名】麻油滓(《千金方》),麻枯饼、芝麻莘(《寿养老新书》),麻籸(《纲目》)。

【来源】为胡麻科植物脂麻的种子经榨去脂肪油后的渣滓

【功能主治】治痈疽溃烂,亦可固齿。

【附方】

①治疽溃后(《纲目》引作’疽疮有虫’):以生麻油滓,绵裹布疮上,虫出。(《千金方》)

②牢牙、乌髭:旱莲草二两,芝麻莘三两,诃子二十个(并核锉),不蛀皂角三铤,月蚕沙二两,青盐三两半,川升麻三两半。上为末,醋打薄糊为丸,如弹子大,拈作饼子,或焙或晒,以干为度,先用小口磁瓶罐子,将纸筋泥固济,曝干,入药饼在瓶内,煻灰火中烧令烟出,若烟淡时,药尚存性,急取退火,以黄泥塞瓶口,候冷,次日出药,为末,早晚用如揩牙药,以温汤灌漱(使牙药时须少侯片时,方使灌漱)。(《寿亲养老新书》)

【摘录】《*辞典》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麻黄膘虫治疗哮喘病的制备方法
乳莪痛经宁硬膏及其制备工艺
一种治疗肿瘤黄膏药及制备方法
一种外用治疗寒湿痹痛的膏剂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