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ye yuan sui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伞形科植物刺芹的带根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0-60cm。全株有特殊香气。根纺锤形。茎无毛,上部有三至五歧聚伞式分枝。基生叶革质,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5-25cm,宽1.2-4cm,先端钝,基部渐狭,有膜质叶鞘,边缘有骨质尖锐锯齿,两面无毛,羽状网脉达锯齿尖端成硬刺,无叶柄。花葶直立,粗壮,二歧分枝,具有疏生尖齿的茎生叶;由多数头状花序组成的聚伞花序具三至五回二歧分枝;总苞片5-6,叶状,开展且反折,边缘有1-3刺状锯齿;小总苞片披针形,边缘膜质透明;萼齿卵状披针形,先端尖锐;花瓣倒披针形至倒卵形,顶端内折,白色、淡黄色或草绿色;花柱直立或向外倾斜。双悬果球形或卵圆形,长1.1-1.3mm,宽2-1.3mm,表面有瘤状凸起,果棱不明显。花果期4-12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100-1450m的丘陵、山地林下、林边、路旁、沟边等阴湿处、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全年均可采,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根含皂甙,根油中含2,3,6-三甲基苯甲醛(2,3,6-trimethylbenzaldehyde),2-甲酰-1,1,5-三甲基-2,4-环己烯-6-醇(2-formyl-1,1,5-trimethylcyclohexa-2, 4-dien-6-ol)。www.med126.com全草含挥发油,内含2-十二碳烯醛(dodec-2-en-1-al),α-蒎烯(α-pinene),小茴香醇(fenchyla1cohol)及呋喃醇。另还含有水分、碳水化合物、粗蛋白、粗纤维和钙、磷、铁等无机元素。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辛;苦;性平 |
归经 | |
功效 |
发表止咳;透疹解毒;理气止痛;利尿消肿 |
功效分类 |
发表止咳药;透疹解毒药;理气止痛药;利尿消肿药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捣敷。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Eryngium foetidum L. |
科属分类 |
伞形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