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级分类:内分泌系统药物 二级分类:甲状旁腺及骨代谢疾病用药物 三级分类: | |
|
|
|
维生素D2、抗佝偻病维生素、第二钙化醇、骨化醇、麦角钙化醇、维生素丁2、钙化固醇、丁二素、麦角骨化醇、Ergocalciferol | |
|
1.英康利,乳剂:15ml含维生素D315mg;2.维生素D,胶丸剂:0.01mg(400U),0.02mg(800U),0.025mg(1000U)。 | |
|
维生素D存在于自然界或由人工合成。它包括维生素D2、维生素D3以及维生素D的代谢活性物骨化二醇、骨化三醇等。维生素D虽为人体所必需,但成人每天需要量很小,适当接受阳光照射或由膳食摄入,即满足人体所需。老人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老人膳食中乳制品少,皮肤产生维生素D的能力又趋减低,妊娠和哺乳期妇女需钙增多,以及早产儿都需足够数量的维生素D。 | |
|
维生素D由小肠吸收,维生素D3比D2吸收更迅速、完全,贮存于肝和脂肪中。维生素D2和D3的代谢、活化,首先通过肝脏,其次为肾脏。吸收后在肝脏经羟化为骨化二醇后代谢活化于肾脏,继续羟化为骨化三醇,此活性物质在小肠助钙吸收,维生素D2、D3的血浆半衰期为19~48h,在脂肪组织内长期贮存,骨化二醇t1/2为10~22天,平均16天,骨化三醇t1/2为3~8h。作用开始时间,维生素D212~24h,骨化三醇2~6h。血药浓度达峰时间,骨化二醇约4h,骨化三醇约2h。 | |
|
用于预防和治疗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病(佝偻病)、骨质疏松。如吸收不良、择食或严格控制饮食、绝对素食者、全静脉营养患者、不接触阳光及因代谢性疾病、肝胆疾病、小肠疾病等原因引起的绝对或相对性维生素D缺乏症所致的儿童维生素D缺乏病(佝偻病)、成人骨软化和老年人的骨质疏松。也可用于治疗代谢性佝偻病与维生素D缺乏病(骨软化症)。 | |
|
|
|
|
|
维生素D中毒的早期体征和症状与高血钙有关,包括衰弱、疲劳、乏力、头痛、恶心、呕吐与腹泻。高血钙早期肾功能的损害表现为多尿、烦渴、尿浓缩能力降低及蛋白尿。长期高血钙则有可能使钙沉积在软组织中,肾组织中的沉积最为明显。这样就会产生肾石病、弥漫性肾钙质沉着或两者兼有。其他部位的钙可能包括血管、心脏、肺脏和皮肤。钙从骨中动员出来是造成高血钙的原因,也是造成某些维生素过多症患者局部或全身骨质疏松症的原因。儿童只要发生一次中等程度的高钙血症就可使生长完全停滞达6个月或更长,而且这种身高不足可能永远不会被充分纠正。维生素D中毒可以表现在胎儿。导致非家族性先天性主动脉瓣膜狭窄。到婴儿期,这种畸形常与高血钙的其他特征同时被发现。母亲的高血钙也可能会抑制新生儿甲状旁腺功能。从而导致低血钙手足搐搦和癫痫发作。 | |
|
口服用于预防维生素D缺乏:1.成人:每天0.025~0.05mg(1000~2000U);婴儿每天0.01mg(400U);2.儿童:每天0.025~0.1mg(1000~4000U),以后减至每天0.01mg(400U)。 | |
|
1.含镁的制酸药与维生素D同用,可引起高镁血症。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2.巴比妥、苯妥英钠、抗惊厥药、扑米酮等可降低维生素D的效应。3.降钙素与维生素D同用可抵消前者对高钙血症的疗效。4.大量钙剂或利尿药与常用量维生素D并用,有发生高钙血症的危险。5.考来烯胺、考来替泊、矿物油、硫糖铝等均能减少小肠对维生素D的吸收。6.洋地黄与维生素D同用时应谨慎,因维生素D可引起高钙血症,容易诱发心律失常。7.含磷药物与维生素D同用、可诱发高磷血症 | |
|
天然物质和含维生素D的制品中,大多含维生素A,而二者都是鱼肝油中重要成分,二者均对人体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是具类固醇生物活性、抗佝偻病作用的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D能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其代谢活性物促进肾小管重吸收磷和钙,提高血钙、血磷浓度或维持及调节血浆钙、磷正常浓度。一般认为,只有钙与磷酸盐的血浆浓度适宜时,才呈现骨形成的正常速率。维生素D缺乏时人体吸收钙、磷能力下降,钙、磷不能在骨组织内沉积,成骨作用受阻。在婴儿和儿童,上述情况可使新形成的骨组织和软骨基质不能进行矿化,从而引起骨生长障碍,即所谓佝偻病,钙化不良的一个后果是佝偻病患者的骨骼异常疏松,而且由于支撑重力负荷和紧张而产生该病的特征性畸形。在成人,维生素D缺乏引起骨软化病或成人佝偻病,最多见于钙的需要量增大时。如妊娠期或哺乳期。该病特点是骨质密度普遍降低。它与骨质疏松症不同,该病骨骼的异常在于包含过量未钙化的基质。而骨骼的显著畸形反见于疾病的晚期阶段。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