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植骨固定:用股骨头把持器固定人工股骨头外侧孔,保持15°的前倾角,将人工股骨头颈部长轴顺股骨颈切骨面长轴安放,用力将人工股骨头插入髓腔,最后的部分应用锤入器将其慢慢锤入[图1 ⑻]。锤入过程中将松质骨块嵌入假体柄的孔内,以期植骨与骨干愈合而固定。最后锤至股骨距恰好托住人工股骨头底面内侧为止。但此法固定不牢靠,在人工股骨头柄周围易发生透明带与硬化带,即为松动的结果,也是术后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⑼用骨粘固剂固定假体者,应将髓腔内侧松质骨刮除 |
⑵骨粘固剂(骨水泥)固定:将髓腔内侧的松质骨刮除,仅剩皮质骨,使骨水泥可牢固地粘着[图1 ⑼]。冲洗髓腔,清除所有骨屑、血液及凝块,然后用干纱布填塞止血,务须在干燥环境下填入骨水泥。为不使骨水泥与手套上的血、水及骨屑混合,术者应另换干燥并洁净的手套操作。然后开始调制骨水泥,将拔丝期呈粘糊状的骨水泥用手指或水泥枪充填在股骨干髓腔内,下端要超过骨头柄的下端。最好在柄的远端先置入一团骨水泥栓,这样可避免骨水泥过多地进入髓腔[图1 ⑽];在保持人工股骨头颈部前倾角的位置下,按上述方法最后锤入人工股骨头。为减少骨水泥单体的吸收中毒,在填入骨水泥前,应在相当于人工股骨头柄下端的股骨干上钻孔,直通髓腔,由此插入一根直径3mm的塑料导管,充满肝素液,使髓腔内气体和骨水泥在聚合过程中释放出的单体从导管排出。假体置入后要持续保持人工股骨头的位置,待骨水泥聚合完成、干固后(约需10~20分钟),才能放松保持力,拔出导管。也可从上向下置入一根塑胶管,以便在充填骨水泥过程中,清除血液及气体,随骨水泥填入而逐渐拔出。清除溢出骨外多余的骨水泥。
⑽髓腔内放导管排气,用手指或水泥枪充填骨粘固剂 |
7.复位人工股骨头 牵引肢体,用手指推压人工股骨头,当与髋臼相近时,外旋下肢,使头进入髋臼。也可用滑槽板插入臼内,使人工股骨头沿着斜面滑入髋臼[图1 ⑾]。注意外旋股骨的力量不可过大,以防骨质疏松的病人因旋转暴力导致骨折。复位后可外展、内收髋关节测试,注意活动度及有无脱位倾向。
⑾利用滑槽板复位人工股骨头 |
图1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
8.安放负压引流,缝合伤口 彻底止血,用1‰新洁尔灭液浸泡伤口5分钟,再用生理盐水冲净,然后用丝线间断缝合关节囊。在人工股骨头附近置入一根负压吸引管,经就近的皮肤上另戳一小切口将管引出皮外。分层缝合伤口。固定引流管,管口用无菌纱布包好,备术后回病房连接负压吸引器。
[术中注意事项]
1.假体的选择 目前临床上较常应用的有Austine-Moore型和Thompson型。前者可保留充足的股骨距,有利于防止术后假体下沉和松动;而后者因其颈长,股骨距不能利用,适用于无法保留股骨距的病人。人工股骨头大小的选择,原则上应与原股骨头等大。其直径可以稍小但不能超过2mm。过大易致关节间隙狭窄和骨皮质增生而发生创伤性关节炎;过小则会产生髋臼不均匀地承受压力,并容易磨损髋臼而突入盆腔。故术前、术中应仔细测定股骨头的直径,一般应用游标卡尺测量,也可以在术前于患髋同一平面放置假体头摄X线片测量。如选择合适,在术中将股骨头放入髋臼内试验时,应可以自由活动,而在拔除时有一定的负压。对人工股骨头的颈长选择也很重要,不论用何种假体,都必须使小转子上缘至髋臼之间的距离恢复正常。过长易致疼痛和中心型脱位,过短则易发生跛行,同样容易损害髋臼。
2.防止感染是假体置换术的首要大事 假体置换术后一旦发生感染,多数将被迫取出而后遗严重跛行。因此,手术室的无菌条件和医护人员的无菌技术十分重要。术前要按要求有良好的准备,包括皮肤准备,全身情况的改善,并应在术前2日给予足量抗生素;手术人员体表不得有感染灶;手术室房间最好要有空气净化装置,如无此设备则要求彻底消毒并保持地面潮湿;手术室内人员要限制,尽量少走动;术中需严格无菌操作,减少创伤,彻底止血;创口闭合前要用新洁尔灭或洗必泰液浸泡5分钟,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正确安放负压吸引,充分有效的引出积液;术后大量抗生素应用。这都是预防感染的必要措施。
⑴股骨颈上外方切除范围 | ⑵上外方骨切除不足,以致人工股骨头处于内翻位,易引起折断 | ⑶人工股骨头应置于轻度外翻位,内侧应充分填充骨水泥 |
图2 修正股骨颈注意事项 |
3.修正股骨颈时应注意将颈的上外侧部分全部切除,直达基底部。如此,人工股骨头可放在适度外翻位,内侧可充分填充骨水泥以持重力[图2 ⑴~⑶]。轻度外翻位可减少假体的弯曲应力,避免柄的折断。保留股骨距也极重要。股骨距位于小转子上1.5cm处,此处为负重线应力集中外,皮质厚而坚固,足以承受人工股骨头颈领的压力,是防止股骨头下沉的主要结构。如选用Moore型人工股骨头可充分保留股骨距,安放较稳定,有利于防止术后假体塌陷、松动等并发症。但保留股骨距也不能过长,否则复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