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巴仁、江子、巴果、红子仁。
来源 为
大戟科植物
巴豆Croton tiglium L.的果实。
植物形态 常绿小乔木。树皮深灰色,平滑,幼枝绿色,疏生星状毛。叶互生,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5~12cm,宽3~7cm,先端长尖,边缘有细齿,近基部有2腺体,两面疏生星状毛,基出3脉。花小,单性同株;总状花序顶生,雄花在上,雌花在下;雄花绿色,花萼5深裂,花瓣5,反卷,雄蕊15~20;雌花无花瓣,子房圆形,
花柱3,顶端2叉。蒴果卵形,长约2cm,有3钝棱,密生星状毛。种子3粒。花期3~5月,果期7~9月。生于村边、旷野、溪旁、林缘。
采制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堆置2~3天,摊开,干燥。
产地 四川、云南、广西、贵州、湖北。
性状 果实呈卵圆形,一般具
三棱,长1.8~2.2cm,直径1.4~2cm。表面灰黄色或稍深,粗糙,有纵线6条,顶端平截,基部有果梗痕。破开果壳,可见3室,每室含种子1粒。种子呈略扁的椭圆形,长1.2~1.5Cm,直径0.7~0.9cm,表面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小点状的种脐及种阜的瘢痕,另一端有微凹的合点,其间为隆起的种脊;外种皮薄而脆,内种皮呈白色薄膜状;种仁黄白色,油质。无臭,味辛辣。
化学成分 含巴
豆油,油中有油酸、亚油酸、
巴豆油酸(crotonic acid)、顺芷酸(tiglic acid)等的
甘油酯,尚含巴豆苷(crotono side)。
药理 巴豆中所含的巴豆油是最剧烈的泻药;外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用
橄榄油稀释后可用作刺激剂,但较危险。此外巴豆还有杀灭钉螺的作用。家
兔静脉注射其水剂可使胆汁及胰腺分泌增加,对离体兔子宫有轻度抑制作用。
性味 性热,味辛;有大毒。将种子打烂,用纸裹后榨,除去油,称“巴豆霜”,其毒性减低,可配入丸散应用。
功能主治 外用蚀疮。用干恶疮疥癣,
疣痣。外用适量,研末涂患处,或捣烂以纱布包擦患处。巴豆霜用于寒积
便秘,乳食停滞,下腹
水肿,二便不通。孕妇禁用。
配伍应用 ①痰壅咽喉,阻塞呼吸:巴豆霜配胆
南星、
朱砂、
神曲,制丸服。②急性单纯性
肠梗阻,体质属实者:巴豆霜配大豆、干
姜,制丸服。③疮疡化脓而未溃破者:配
乳香、
没药、
木鳖子、
蓖麻子,捣烂外贴患皮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