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国卫生人才网
各省卫生人才网
浙江 重庆 河南 广东
河北 上海 北京 天津
山东 安徽 山西 江苏
湖北 湖南 江西 福建
云南 四川 广西 贵州
陕西 兵团 甘肃 宁夏
辽宁 青海 新疆 西藏
吉林 黑龙江 海南 内蒙古
 医学全在线 > 中国卫生人才网 > 上海卫生人才网 > 松江 > 正文
2005年上海市松江区卫生工作要点
来源:上海市松江区卫生局 更新:2013/6/28 字体:
  

  2005年松江区卫生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区委二届五次全会、区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精神,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革创新,完善区域卫生规划,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社区卫生和农村卫生水平,促进卫生事业持续、健康、稳定、协调发展,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建设和谐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完善区域卫生规划,全面完成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1.全面完成公共卫生体系重点建设项目。启动区妇幼保健院迁建工程,加快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应急中心新址建设和区中心医院传染病房新建工程,完成区方塔中医医院门急诊大楼新建和区精神卫生中心病房大楼续建工程,健全基本医疗服务主体框架。推进卫生信息工程建设,逐步建成覆盖全区卫生系统公共卫生网络的信息平台,实现卫生信息资源共享。
  2.完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功能定位。调整区域卫生规划,优化卫生资源,充分发挥区域医疗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疗预防保健工作中的功能作用。区中心医院要充分发挥区域医疗中心的作用,指导帮助区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实现医疗仪器设备等医疗资源的共享。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提高对重点疾病的综合防制能力,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以“全科团队”形式,深入开展“六位一体”的综合卫生服务。
  3.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急救能力建设。完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开展实战演练,加强疾病监测网络和信息网络建设,健全畅通的疫情信息网络,提高对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反应与处置能力。进一步加强医疗急救能力建设,年内要添置急救装备和增设急救点,提高应急医疗救援和医疗保障能力与水平。
  二、加强农村卫生和农民医疗保障,推进社区卫生服务
  1.巩固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对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领导,加大对农村居民参加合作医疗宣传动员力度,努力提高合作医疗参保率。制定《松江区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筹资机制,提高补偿水平和互助共济水平,建立大病医疗互助基金。进一步完善由“门诊家庭帐户制、基本医疗和重病门诊补偿、大病统筹和互助、小城镇保险补充门诊补偿”组成的我区农村合作医疗模式,使我区农民享有以乡镇为单位的基本医疗补助保障线;区合作医疗大病统筹保障线;因病困难群众大病救助保障线。继续对农村贫困农民、五保户、残疾人和低保户参加合作医疗给予财政补贴。
  2.继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改革。在完成镇卫生院和地段医院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生及其他成员组成的“全科团队”形式的社区综合卫生服务。推进“全科团队”形式的社区卫生服务,要以一定数量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建立家庭健康档案为抓手,通过居住地管理形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六位一体”的综合卫生服务,促进社区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和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年内全区组建120个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实行户籍制管理模式,对全区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订立家庭保健合同,并对这部分人采取上门医疗咨询等卫生服务。
  完善政府对社区预防保健经费补偿机制,全区达到年人均20元的标准。制定社区预防保健项目经费使用的指导意见,规范社区预防保健工作职责、内容和考核机制。
  进一步健全完善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充分发挥居民健康档案的作用,加强对重点人群、患病人群的干预和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按照《上海市社区综合防治工作方案》要求,积极开展以社区为基础、以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的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落实“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逐步拓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内容。
  3.加强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和队伍建设。完善60所中心卫生室功能,努力建设好100所卫生室,使农村卫生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得到进一步加强。全面实施新一轮全科医生培训三年行动计划,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队伍整体业务素质,以适应社区卫生服务需要。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和专业理论、业务技能培训。努力解决乡村医生待遇偏低问题,发挥乡村医生在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和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三、加强卫生防病和卫生监督工作,确保公共卫生安全
  1.加强重点传染性疾病监测及预防控制工作。健全公共卫生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卫生防病措施。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开展《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培训工作,继续做好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疾病的监测、预警工作,有效防范和及时处置传染病疫情。做好流感、流脑等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和痢疾伤寒等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落实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强化对高危人员的干预。落实肺结核病减免治疗政策,提高结核病的发现率和治愈率。以外来流动儿童为重点,以凭证入学为抓手,加强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巩固相关传染病防制成果。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及外来人口集聚地人员的相关疫苗接种和传染病预防监测工作。
  2.做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职业病防治工作。充分利用居民健康档案信息,以高危人群和亚健康状态人群为对象,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加强心脑血管、肿瘤、精神卫生等疾病综合防治工作。以职业病防治为重点,开展职业危害预评价工作,提高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体检率。进一步规范预防性健康体检工作。要宣传和贯彻《精神卫生条例》,做好精神病人监护、管理和社区防治工作,建立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防治康复工作模式。
  3.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结合卫生监督职能的调整,按照卫生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履行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治和医疗执业的监督管理职能,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确保公共卫生安全,维护正常医疗秩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权益。进一步加强医政监督执法,严格查处各种无证非法行医、违规医疗广告和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行为。继续加强卫生监督员队伍建设,坚持推行卫生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行为。
  4.加强妇幼保健工作。落实《上海市妇女儿童保健工作方案》,加强外来人口孕产妇住院分娩点的内涵建设。加强产科质量管理,切实控制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婴儿死亡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开展新生儿先天缺陷的筛查和干预,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积极引导市民重视婚检、自觉婚检。
  四、加强对大卫生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推进社会卫生工作
  1.深入开展以建设健康城区为重点的爱国卫生工作。加强与各镇(街道、园区)和各有关部门间的互动,加大宣传力度,依靠社会力量,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全面推进健康城区建设工作,如期完成《松江区建设健康城区三年行动计划》规定的8大类93项指标和任务,努力通过创建活动,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市容环境和居住环境质量,提升市民综合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健全卫生创建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提高国家卫生区、国家卫生镇、市一级卫生镇(街道)和市级卫生村创建成果。实施《松江区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2004年-2015年)》,加强查灭钉螺工作,确保本区不发生内源性血吸虫病病例,巩固消灭血吸虫病成果。广泛深入开展除四害工作,组织开展季节性除害活动,努力降低四害密度,有效控制各类虫媒传染病的发生。
  2.加强无偿献血工作。切实做好各镇(街道、园区)、政府各部门和各单位适龄健康公民无偿献血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协调工作,确保无偿献血计划任务的完成。大力推进自愿无偿献血,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公民的献血意识,营造“我健康,我献血,我自豪”的氛围。加强血液监督执法,维护正常献血秩序,努力做好公民无偿献血的管理与服务工作,确保临床用血需要与安全。
  3.加强红十字会工作。加强基层红十字会组织建设和会员发展工作,壮大红十字会员队伍。筹备召开松江区红十字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做好红十字会理事会换届选举工作。加强红十字卫生站建设,推进红十字关爱进社区,做好现场初级急救、居家护理、家庭安全保健“三位一体”培训普及工作。继续开展“千万人帮千家”募捐帮困活动,推进人道领域救助工作。加强救灾救护三级网络建设,做好救灾救护工作。进一步做好少儿住院医疗互助基金管理工作,扩大覆盖面和受益面。
  4.加强医疗保险工作。紧紧围绕“全覆盖、保基本、分类型、多层次”的总体目标,加大医疗保险制度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的参保意识和医疗保险覆盖面。积极推进小城镇医疗保险,解决离土农民医疗保障问题。继续对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实行契约化管理,以合同购买医疗服务的形式约束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五、加强人才、学科、质量管理和建设,全面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1.继续加快人才队伍建设。评选“首席医生”、“星级护士”是为广大优秀医务人员脱颖而出所搭建的一个平台。一要完善“首席医生”、“星级护士”的职责、任务和考核机制。充分发挥“首席医生”、“星级护士”的示范、引导和激励作用,通过市、区、院三个层次若干个学科建设项目,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二要设立人才培养基金。培养基金主要用于各单位高级职称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和本区学科带头人培养。三要普遍培训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医学会和卫生培训中心在开展继续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大力开展在职学历培训和岗位培训。医学会要组织每月不少于一次较为前沿的学术讲座,更新和拓展医务人员的知识面。根据卫生专业结构发展的需要,通过卫生人才培训中心每年举办相应的大专、本科学历提高班,同时完成好新一轮全科医师培训任务。积极开展上海市第六届优秀护士和松江区第六届优秀护士评选活动。
  2.进一步推进医学领先专业建设。认真实施人才强区、科教兴医的战略,更好地为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有重点地建立一批医疗特色专科和初级卫生特色项目。根据《松江区医学领先专业建设实施办法》要求,鼓励优秀中青年医务人员积极申报,通过各级专家的评审,形成市、区、院(中心、所、站)不同层次医学领先学科(特色项目)。区卫生局将每年匹配一定资金用于市、区级领先学科建设项目,并与所在单位共同制定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措施,进行过程跟踪和目标考核。注重医学领先学科建设与发展医院特色、培养人才梯队、提高医技水平相结合,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建设和培养,凸现一批在同级同类医院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学科特色鲜明的学科带头人。
  3.进一步加强对各类医疗机构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完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年内建立健全覆盖各个专业学科的医疗质量控制小组,修订完善各专业质控制度、质控规范和标准,强化医疗质量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建立完善医疗质控检查和业务考核机制,加大对医疗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实施情况的督查力度。建立医疗质量长效常态管理、动态监测、质量评价、信息反馈、网上公示、整改跟踪机制。加强对各类医疗机构监管,严格准入制度,规范医疗服务市场和医疗服务行为。进一步加强对民办医疗机构、个体诊所医疗执业和医疗质量的监管,规范医疗执业和医疗服务行为。
  六、以卫生改革为动力,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1.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治和医疗执业监督管理能力。年内要结合本市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根据卫生法律法规确定的监督管理职能,按照“转变职能、依法行政、统一效能、强化监管”的原则,强化政府公共卫生管理职能,提高其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治和医疗执业监督管理能力,增强城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维护城市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2.进一步深化医疗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医院内部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建立符合卫生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一级医院推进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推行工资总额动态管理,实行档案工资与实际工资相分离,完善向关键岗位、优秀人才和贡献明显人员倾斜的分配机制。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单位财务管理,结合本区的实际情况调整医务人员奖金分配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文书档案和信访工作。
  3.鼓励社会办医,发展民办医疗机构,促进多元化办医格局的形成。继续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本市促进社会办医发展民办医疗机构若干意见(试行)》精神,按照区域卫生规划与布局,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社会多元办医,促进多元化办医基本格局的形成,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七、以创建诚信医院为抓手,大力推进卫生系统行风建设
  1.大力推进诚信医院建设,打造“诚信卫生”。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党政主要领导要切实提高对创建诚信医院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和落实“质量诚信、价格诚信、服务诚信”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病人至上”,把创建诚信医院、诚信卫生作为医院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医院管理和医疗活动的全过程,有机地融入到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时时、处处、事事以患者利益为最高利益,努力提高医疗机构综合竞争力和社会满意度。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成立创建诚信医院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工作计划,落实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强化领导责任制,着力在全系统营造“讲诚信、重服务、树形象”的良好氛围。
  2.积极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抓住关键环节,突出工作重点。一要深入推进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巩固提高行风建设所取得的新成果。进一步规范医疗执业和药品、医疗器械采购行为,做好药品、医疗器械集中招标采购工作。二要进一步规范卫生监督执法行为。卫生监督执法部门要从执法公正、政务公开、办事效率、清正廉洁、服务意识、履行职责六个方面进一步推进监督执法部门的政风建设。三要加大政风行风建设督查力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继续开展病人问卷调查、集中督查、现场投诉受理工作,积极邀请行风监督员加强对医疗卫生系统政风行风督查,欢迎各新闻媒体对医疗卫生单位政风行风建设进行监督。密切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加强正面宣传力度,推动行风建设不断深入。
  

相关文章
 海南人民卫生人才网:海南省转发办公厅关于
 上海人才网:上海市卫生局关于加强本市卫生
 内蒙古人民卫生人才网:关于参加召开卫生系
 浦口区国家卫生信息网:浦口区卫生系列系统
 泉州市卫生人才网:有关2014年度秋季市属卫
 广东国家卫生人才网:国家卫生系列计生委办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