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〇九年一月八日)
卫生部新闻办公室
在1月8日召开的2009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 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明确提出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社会公益性质,指明了我国卫生改革发展的方向。为尽快取得明显成效,国务院决定了今后三年要着力做好的五项重点工作。卫生系统一定要开好头、起好步,抓住关键环节,突出重点领域,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按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的要求,切实履行国务院“三定”方案规定的职责,着力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新农合制度已实现全面覆盖。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要转到巩固和完善新农合制度,加强基金管理,规范医疗行为,不断提高群众受益的保障水平上来。同时,各级卫生部门要密切配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部门,做好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城乡医疗救助等有关工作。
二是加快建设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优质价廉的药品。要建立健全药物政策和基本药物制度管理机构,组建国家基本药物委员会,建立健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并定期调整机制和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制订并颁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版)。要制订医疗机构的基本药物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政策及措施,明确规定不同规模、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药物配备率和使用率;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原则上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加强基本药物生产和配送合同管理。要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和生产供应招投标管理办法,完善基本药物价格形成机制、使用报销政策和国家储备制度。要开展合理用药舆论宣传与教育引导工作,提高公众对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度和对基本药物的信赖度。选择部分地区开展基本药物制度试点,总结经验,不断完善,逐步推广。
三是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大力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第一,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强县医院标准化建设,切实发挥县医院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中的龙头作用。自2009年开始,在三年内中央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县医院建设,使每个县至少有一所县级医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2009年,全面完成中央规划支持的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再支持改扩建5000所中心卫生院,平均每个县2-3所。支持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建设,实现每个行政村都有一个标准化的村卫生室。第二,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定向免费培养方式,为农村培养实用的卫生人才。扩大实施乡镇卫生院 招聘计划。加强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的在岗培训。完善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制度。每所城市三级医院要与3所左右县医院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和“西部人才培养项目”。落实好城市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资质医生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农村服务一年以上的政策。鼓励高校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第三,改革农村基层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及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要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乡镇卫生院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价格,按照扣除财政补助后的成本制定。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药品零差率销售。争取政府支持、协调有关部门,妥善解决并逐步提高对乡村医生的补助,推动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第四,转变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收支两条线管理。引导乡镇卫生院主要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转变服务方式,在乡村开展巡回医疗。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制度。五是积极推进县乡卫生机构纵向技术合作,总结经验,扩大和规范试点。
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第一,三年内新建或改造370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万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央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240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基本实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同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基层医疗机构。第二,要完善社区卫生机构的功能,特别是要加强健康教育、免疫接种、妇幼保健、老年保健、慢病管理等预防保健服务功能。第三,加强社区卫生机构卫生服务人员的岗位培训,强化城市医院对社区的支持和指导作用。第四,改革社区卫生机构的补偿机制。政府负责其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及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工资待遇。第五,转变社区卫生机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和药品统一招标、统一配送和零差率销售。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严格人员准入资格条件,实行全员聘用,加强绩效评估考核,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第六,制订并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优先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实行上门服务,主动服务,开展城市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试点工作。
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做好重大疾病防治工作。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促进健康公平的重要举措。要确定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通过基层卫生机构向城乡居民提供疾病预防、免疫接种、妇幼保健、健康教育、职业卫生、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要切实落实国家免疫规划,强化边远、贫困和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的免疫规划工作,制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和考核评价办法。要进一步做好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快推进农村改厕和农村饮水卫生安全工程建设,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继续开展创建卫生城市(区)、卫生村镇活动,推进建设健康城市(区、镇)试点工作,积极防治病媒生物,进一步推动爱国卫生运动广泛深入开展。
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强医疗服务管理和监管。今后三年,将选择若干城市进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探索建立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为全面改革公立医院奠定基础。第一,要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界定公立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探索建立以医院管理委员会为核心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院长任职资格、岗位职责、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教育培训、激励约束和问责奖惩机制。第二,要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政府负责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医用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住院医师培训、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补贴等,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公立医院紧急救治、援外、支农、支边、惠民服务和政府指定的其它公共服务经费,对传染病院、职业病防治院、精神病医院、中医院、妇产医院和儿童医院在投入上予以倾斜。推进医药收入分开改革,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解决,药事服务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报销范围。适当提高技术劳务性服务价格,降低药品、医用耗材、部分大型诊疗设备偏高的收费标准。第三,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医务人员职称评审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探索注册医师多地点执业的办法和形式。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规范公立医院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行为,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严格医院预算和收支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加快推进药品和医疗器械集中采购工作开展。第四,在卫生行政部门设立医院监管机构,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评估管理体系和医疗质量安全评价管理体系。全面推行医院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标准和规模,严格控制特需医疗服务比例。第五,优化公立医院布局和结构。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合理确定公立医院数量、规模和布局。加强对城市公立医院的规模、结构和布局的宏观调控,重点加强县医院和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区级医院能力建设。对部分公立医院,可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优化重组,包括迁建、整合、转型、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