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岗敬业 乐于奉献
——记富民县卫生局党政办公室主任李保华
李保华,男,彝族,大学学历,1982年2月出生,2001年10月参加工作,200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富民县卫生局党政办公室主任。
孜孜不倦地学习
该同志始终坚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卫生行业法律法规及行政管理知识,坚持订阅报刊杂志,坚持每天读书、看报和做学习笔记,不断改善自身知识结构,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为胜任各项工作夯实理论基础。他带头参加局机关集中学习活动,带头遵守日常管理规定,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改正自身缺点与不足,勇于承担责任。对待问题不回避,对待成绩不骄傲。
踏踏实实地工作
该同志恪守“踏踏实实工作、本本分分做人”的座右铭。在担任卫生局党政办公室主任期间,面对繁杂的工作事务,没有退缩,做到大事不惧,小事不弃,勤练基本功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工作中,废寝忘食,时时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加班加点按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帮助指导各科室和各医疗卫生单位积极开展工作,为我县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出谋献策。他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局里各科室的工作内容,理顺局里工作人员的工作关系,深入细致地了解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个性、家庭情况,并依据他们的特点,合理安排他们的工作。让局里的每位干部职工都能各展其能,各尽其才,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作好本职工作。
他带领局办公室全体人员,在新一轮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灭鼠防病、创建灭鼠先进县、省级卫生县城、手足口病防治、甲型HINI流感防控等工作,发挥了参谋助手和综合协调作用。局办公室每年分发处理上下级来文来电1300多个、组织上报下发各种类文件材料400多个,他们坚持做到不拖、不压,按质按量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较好地为领导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在工作中,实行“四心”承诺服务,即:接待群众要热心、解答问题要耐心、接受意见要虚心、对待工作要细心。
默默无闻地奉献
他一向严于律己,对别人提出的意见、建议,虚心接受,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行事。对各种事务的处理,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同事平易近人,热情大方,始终以宽容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人。在局里有的同事因故请假,空岗时,就主动顶岗。正是由于出色的工作成绩和人格魅力,受到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普遍赞誉,在工作期间,2004年被共青团昆明市委授予“2003学习服务年优秀共青团员” 荣誉称号,2008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禁毒人民战争先进工作者和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先进个人,2009年被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03年至2005年,2008年至2009年,连续五年年终考核为优秀等次。
在办公室工作,无职无权,既辛苦、又清苦。面对工作量大、任务重的实际,作为一名办公室主任、共产党员,他义不容辞、义无反顾,经常加班加点,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默默奉献,从不叫苦叫累,从来没有向组织或领导提出过多要求,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在灭鼠防病、创建乙级卫生县城、禽流感、手足口病和甲型HINI流感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前,他和同事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毫无怨言。他以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展示了一名共产党的思想觉悟和优秀品质。
一 心 只 为 患 者
——记富民县永定镇卫生院院长毕忠启
毕忠启,男,1971年5月出生,1996年8月参加工作,本科学历,医师职称,现任永定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院长职务。
作为一名管理者,在今年开展的创建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和作风建设年活动中,结合单位实际,紧紧围绕行风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深入开展自我检查自我纠正。从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医院的文化建设入手,强化医务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和诚信为民服务理念,提高医务人员遵纪守法和廉洁行医的自觉意识。在加强自身廉洁自律的同时,坚持原则,做转变作风的表率。勤奋好学,他知道农村远没有摆脱贫困,缺医少药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尤其是他生长的地方正和,那时方圆十几里才有一个“赤脚医生”,“小病不去医,大病没钱医”的现象,在他身边经常发生着,也常常使他十分痛苦,因此,他决心当好一名医生,为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做一些有益的工作。
1996年8月毕业昆明医学院临床专业,毕业时,他主动要求去基层工作,他想的是更缺医少药,那里更需要他,那里更能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于是,他来到了永定镇卫生院,在这缺医少药的地方,凭他在学校学的那些书本知识还远远不够,于是,他边自学,边工作,边请教,由于勤奋好学,他业务水平提高迅速,熟练地掌握了诊治农村常见病、多发病,成了一名能为广大农民群众防病治病的全科医生,他不但技术精益求精,还视病人如亲人,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总是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每次诊治患者,他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设计最佳治疗方案,能够通过口服药治愈的,绝不让患者打挂针,能够在门诊治愈,绝不要求患者住院治疗,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减轻患者的负担。有些患者看病一时无钱拿药时,他还时常掏钱垫上,患者治愈病后,为感谢他,送红包时,他一律不收,还耐心地说服病人要注意身体,钱要用在治病上。由于他工作努力,他对技术更是精益求精,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每当有急诊患者,他总是随叫随到,即使是在休息日,他都会放下手中的一切,他经常说“治病救人就是我们医生的天职”。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来没有推诿搪塞过患者,也没有让患者失望过。深入改革,促进事业发展使职工对医院面临的形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加了职工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激发了职工的爱岗、爱院热情,陶冶职工情操,增加职工主人翁意识,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
永定卫生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门诊人次、医疗收入及各项主要医疗质量指标,均比以往明显上升。在抓好医疗质量的同时,在本院积极推行了“注重绩效挂钩,深入分配改革”的一系列措施,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先导,夯实分配制度改革基础,卫生院遵照县卫生局“迈小步,不停步”的精神,积极稳妥地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开展了医院内部人员严格执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等一系列人事制度改革措施,为分配制度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基础;实行院、科两级核算,深入奖金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工效挂钩,绩效挂钩”,根据工作数量、技术质量、劳动态度、贡献大小等指标,经院、科两级核算进行分配。这种改革,一是突破了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逐步改革了人浮于事的大锅饭局面,改变了过去干与不干、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观念,单位上下形成“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共和氛围。二是观念转变,如今是“干什么活拿什么钱”,收入有差距也是正常现象。
毕忠启同志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心底无私,尤其倍受职工的钦佩,论工作他是全院最累的,论贡献他是全院最大的,可他每年的奖金是全院职工平均的,他用自己的工资购买了许多维修工具,单位的门窗、水龙头、电灯及医疗器械坏了,能修的他都自己修,记得他刚担任院长那时,医院较困难,病房的床都是他亲自利用床铺改做的,尽量为医院节省开支。他常常加班加点,从不计个人报酬。十多年来,他没有拿过一分钱加班费。到各分设的门诊了解情况,指导工作,坐车自己掏钱,未报过一分钱,担任院长十多年,他从未报销过电话费。对以权谋私,他深恶痛绝,他就提出了药品进购公开,由院药品管理小组管理药品进购工作,他从不联系购药,更不外出购药,杜绝了个人得药品回扣的不正之风。他总是将参会发的床单等纪念品、年底慰问金和组织奖励给他个人的奖金交给单位。为节约单位开支,他甚至舍不得请专业人员去疏通堵塞了的排污管道,而是自己动手清理疏通。在人员调动、药品采购、工程发包等工作上,他从不以权谋私,从未收受过礼品和红包毕忠启同志十几年如一日,廉洁行医、行政,助人为乐,视患者为亲人,对患者满腔热情,极端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刻苦钻研,他爱岗敬业,忘我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事迹,这里列举的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很多。
用爱心点亮生命之光
——记富民县款庄乡中心卫生院院长马兴兰
用爱心点亮生命之光每一位从医者都知道,医生的特殊性在于不仅要求从业者要有高超的技术和工作责任感,更要有能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一颗真诚的爱心。款庄乡中心卫生院院长马兴兰从医22年以来,始终这样要求自己,用一腔热情和爱心谱写着一位普通医务工作者的爱心之路。
爱心融入工作,将挽救每位患者的生命做为医生永不背弃的誓言马兴兰同志在农村长大,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和患者受疾病折磨的痛苦表情在她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88年,她中专毕业被分配到东村乡卫生院,走上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从此她就下决心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东村乡这片热土,为广大农民的健康奉献自己的青春。由于她的勤奋好学,工作后便到县医院进修学习妇产科,熟练掌握了妇产科临床操作技能,并以热情周道的服务,很快成为农民患者心目中十分信赖的好大夫。为了提高自己的医技水平,她不断向上级医院医生学习,24岁就成为卫生院业务骨干。她常说:“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作为医务工作者,半点马虎不得”。
1995年5月,马兴兰同志的母亲病危,临终前含泪握住她的手希望她能在病床前守候一晚,可当晚卫生院恰好又来了位难产孕妇,情况十分危急,患者点名要求她信任的大夫来帮她助产,为了患者对卫生院的信任,为了医生那不背弃的誓言,她含泪辞别病榻中母亲,冒着雨、流着泪在泥泞中赶了几里夜路,终于及时赶回了卫生院,经过近五个小时的全力抢救,孕妇逐渐脱离了生命危险,婴儿平安降生。看着幸福的产妇和熟睡中的婴儿,做为医生,马兴兰感到了满足,而做为女儿,却多了对母亲永远无法弥补的愧疚。
1997年1月,因为工作的需要调入款庄乡中心卫生院。1997年带领全款庄中心医院护士,经过半年的努力。通过了验收,款庄中心医院创上一级甲等医院,医疗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爱心回馈社会,卫生院的发展壮大是对患者和职工最大的爱。
马兴兰同志工作中的出色表现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2000年她被任命为卫生院副院长,2001年1月担任院长。当时,由于款庄乡中心卫生院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都很差,远不能满足农民的就医需求。现在已经基本能够开展下腹部手术、妇产科的剖宫产、卵巢囊肿及宫外孕切除术,在医院管理和医技提高上,马兴兰同志坚持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目标管理,2008年医院实现内网管理,大大缩短了新农合的报销补偿程序,并与人性化服务相结合,积极与上级医院进行技术合作,遇到重大手术,邀请合作医院的专家来主刀手术,通过“借脑”发展,使卫生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了“双赢”。
现在款庄乡卫生院已成为服务能力最强的乡卫生院,是富民县首家自己开展下腹部手术的医院,2009年开创了建院以来历史最好业绩,业务收入突破300万。全院占地面积3370平方米,建筑面积5011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2281平方米,开放床位41张。有正式职工41人,招聘合同工19人,其中 7人,执业助理医师8人,执业护士19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17人,工勤人员9人。主要设备有500mAX光机、B超、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麻醉机、心电监护仪、牙科综合治疗仪、新生儿复温台及新生儿培养箱等。设有内、外、儿、妇产科、口腔科和功能科等科室,外科开展下腹部、部分上腹部手术和骨科手术;妇产科开展剖宫产、宫外孕、卵巢囊肿、计划生育等手术;内儿科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对有机磷农药中毒及乌头碱中毒的救治积累了丰富经验。
马兴兰同志舍小家顾大家,吃住在卫生院,在她的时间表里,没有节假日,不分昼夜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在 “抗甲”战役最艰苦的20多天日夜里,马兴兰同志一直坚守在斗争的第一线,在因劳累过度引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每天上班边处理日常事务,还要抽空到医院看望前线医务人员及安慰被隔离患者,反复劳累、感染使得病情持续了一个多月,有人曾不理解的问她为什么这么拼命的干,马兴兰同志明确地告诉他们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危急时刻,共产党员必须冲在前,干在先”。
做为院长,她始终坚持严于律已,热心为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关爱他人,对待患者、职工及家属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每当有孤寡老人来卫生院看病住院时,她都主动进行照料, 按政策尽量减免医药费。
马兴兰的心中还经常牵挂着退休职工和职工遗属,为他们送去温暖与关爱。逢年过节或一有时间马兴兰都会到家中或打电话向退休职工、职工遗属进行慰问,这些退休职工、职工遗属也将马兴兰当做自己的知心人、好闺女,有个身体不适就会给她打电话,对此马兴兰从不厌烦,每每都是细心安慰。
多年来,马兴兰同志爱院如家,视患者、职工及职工家属为自己的亲人。她的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她多次受到各级政府的表彰奖励,马兴兰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廉洁行医、行政,助人为乐,视患者为亲人,对患者满腔热情,极端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刻苦钻研,她爱岗敬业,忘我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事迹,这里列举的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很多……
勤奋好学 心系患者
——记富民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李天柱同志
李天柱,男,汉族,中共党员,1978年5月出生。2002年7月毕业于昆明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同年分配到富民县人民医院工作,曾经在急诊科和外科从事临床医疗工作,2005年8月任医院团支部书记,负责团支部工作,2007年7月任富民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分管临床医疗工作至今。
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把救死扶伤、解除患者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处处为病人着想,始终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无论是深更半夜还是刮风下雨,总是随叫随到。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以精湛的技术、高度的责任心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成功挽救了许多垂危病人的生命。
2003年5月在预防和抗击非典的战斗打响时,面对突如其来当时还原因不明的“非典”医院里一下子人心惶惶,他当时是富民县人民医院最年轻的医生,当听说要抽调医生到留验站工作,筛查从广东和北京等疫区回来的可疑人群时,他踊跃报名并第一个到留验站工作,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他,毫无经验,是用自己上大学时在昆医附一院传染科见习所学到的知识,迅速在留验站划分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合理利用留验站的有限资源设置了诊疗、留观、消杀、等场所,并制定了工作规程,到站当天,留验站就开始接收观察人员,每天在三级防护下接诊、消毒、体检、送水、送饭、送生活物资;记录病情,留观人员最多时达20多人,但工作有序进行,最终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得到领导的一至好评,并为医院应对传染病的防控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
在同事们称赞时,李天柱谦虚地说:“要当一个合格的医生,首先要做一个合格的人,一个合格的人就该是诚信的人,自己只是一名合格的医生,做了一些自己应该做的事。”他常对其它医生说,病人生病也是万不得已,作为一名医生,为病人看病是自己的职业,因此医生和病人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医生不能凌驾于病人之上。目前,一些医院医患矛盾的出现,实际上还是人与人之间出现不和谐。因此,做一名合格的医生,就是要靠精湛的医术吃准病情,杜绝诊断的差错,及早诊断疾病,让患者减轻痛苦、早日康复。作为医生,在工作中对病人要有爱心、耐心、细心,更要有责任心。每次查房中,发现重病人,他都要认真观察及时处理,加强沟通,减少矛盾。有时亲自观察病情,找家属谈话,取得家属的理解,避免了一些纠纷。
学无止境,他在工作中注意积累经验,并不断更新知识,他经常研读专业杂志,和医学专著,并认真做读书笔记,只要有一点时间他都会用于学习业务知识,以至于他年纪轻轻,但医学知识却十分丰富和全面,经常因为一个问题不理解而查阅大量的医学书籍和资料,以求得到最佳的答案。工作中任劳任怨,服从组织的安排,在医院中哪里需要他,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在担任医院副院长以来,仍然坚持下科室查房,指导下级医师的临床诊疗工作,经常参加医院和科室的业务讲座,不断将学习的新知识传授给下级医师。参加相关科室的病例讨论、会诊,指导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
他常说,一名外科医生的手,常常牵动许多人的心,牵动到无数家庭的欢乐与忧伤。当医生以来,不知有多少个夜晚,为了病人的治疗方案,他查阅文献资料,努力为病人解除痛苦。渐渐地,他养成了一个良好习惯,即在手术前一天晚上,他对次日要做的手术方案作周密思考,想象手术中可能发生什么新情况,该为病人再准备些什么,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他的心里,始终装着的是病人。
一个冬天的夜里从乡下送来了一位被牛挑伤腹部的老人,出现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症状和体征,值班医生为其行急诊剖腹探查术,术中探查发现患者横结肠多处破裂穿孔并实施了修补,冲洗完腹腔,准备结束手术,因为牛挑伤腹部的情况在当地很少见,值班医生有点不放心,就打了电话,正在熟睡的李天柱接到电话,立刻赶到医院,亲自上了手术台,他查看了术中的情况后说这样处理必然引起肠瘘,会危及病人生命,并果断的决定更改手术方案,将术中情况详细跟家属交待并让家属进入手术室看了伤情,家属签字同意后为患者实施了“横结肠破裂外置造瘘术”术后患者顺利康复携带肛袋出院了,出院时嘱患者复诊并于3个月后再次入院行“横结肠破裂外置造瘘关闭术”,但老人回家后一直不回医院复诊,李天柱非常着急,多次请老人的同乡带信通知他复诊,一年后受伤老人终于在家属的伴同下入院,李天柱亲自为其实施二期手术并恢复了健康,精湛的医术得到患者和家属及同行的高度赞扬。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时任副院长的他,在一般人眼里,完全不必事必躬亲,天天围在病人身边,但他却创新着就诊模式,医生不仅要对疾病治疗,更要对疾病与患者的全方位关注。因此,他问病史尽可能问得详细些,询问病情一定到病人身边,多感受病人的喜怒哀乐。有些患者病情很危重,因此他总是放心不下,走在路上也会想起,总是要亲自了解一下病情是否朝好的方向发展,哪怕是晚上很晚了,也要去医院看一下才放心。
他从平凡的工作中体现着伟大的精神,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也用实际行动为医院树立了人民满意的好医生的标准,无论他的医术还是医德都得到了全院干部职工和同行的认可,在得到了患者的赞扬时他总是说:“自己只是一名合格的医生,做了一些自己应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