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医学科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富有创新精神,身心健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研究生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服从祖国需要,具有为祖国医学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掌握坚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中医骨伤科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了解本学科在国内外学术动态,具备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研究中医骨伤科的能力,并具有独立担负中医骨伤科教学和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能力。
二、研究方向
1.骨伤外用方药研究
2.脊柱病研究
三、学习年限
脱产硕士生学习时间一般为三年。在职硕士生学习时间一般为四年。
四、课程设置
集中学习时间1年,实行学分制,要求修满不少于40学分的课程。
(一)学位课程
名 称 |
学 时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90 |
外语 |
108 |
中医临床基础 |
54 |
72 | |
西医外科学 |
54 |
中医骨伤科学研究进展 |
54 |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 |
60 |
生物力学 |
54 |
注:中医临床基础包括《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选其中一门。
(二)选修课程
名 称 |
学 时 |
科研思路与方法 |
18 |
免疫学 |
36 |
分子生物学 |
36 |
中医动物实验方法 |
36 |
骨科手术学 |
54 |
36 | |
中药药理学 |
36 |
临床病毒学及实验病毒学 |
36 |
中医文献检索与利用 |
36 |
导师可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从其中选择,或另开部分选修课。
五、培养方式和管理
(一)德育
由研究生主管部门和研究生所在学院、教研室和导师共同负责,第一学年以研究生部为主,后二年以研究生所在学院、教研室和导师共同负责为主,把马列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并采用多种教育形式,提高研究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二)课程学习
一般安排在第一学年集中完成课程学习。课程学习应采用课堂讲解与自学讨论、实际操作等形式相结合的方法。课程结束后应通过考试评定成绩。
六.教学及临床实践
1.教学实践:要求研究生撰写8~12学时的中医骨伤科学教学教案,并参加4~6次课堂教学,或参加15~20学时的临床带教或课堂讨论,或批改作业等。在教学实践结束后,由教研室主任及导师对研究生的教学能力进行评定,写出评语,并记录在研究生的学习档案中。教学实践根据教学进度,在第二学年安排。
2.临床实践:硕士研究生除了跟导师一起上门诊外,还要安排4~6个月在医院进行临床实践,主要在附属医院急诊室或病房。结束后由带教医师对研究生的临床能力写出评语。临床实践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另外,研究生在读期间应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以增进对社会的了解,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七.学位论文
第一学年课程学习期间,注意收集本专业的有关资料,了解本专业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动态,并逐步形成符合本学科研究方向的研究课题。第二学年第一学期进行与课题有关的资料整理,并写出文献综述材料。在第二学期开学一个月内进行开题报告,经过导师、教研室及聘请的有关专家审核学位论文题目,就选题的科学依据、目的、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完成课题的条件等方面,广泛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并根据专家的意见对课题设计进行修改。第三学年进行课题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要求文字精练,词语准确通顺,论点鲜明突出,论据充分可靠,层次清楚明晰,说理严谨透彻;在理论或实验手段方面要有新的见解或创新;对中医骨伤科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或实用意义。
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时间一般在一年半左右。在读期间,研究生应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学位论文完成后,经导师及指导小组审核并作适当修改后,由导师推荐答辩。并按有关规定组织论文评审和答辩会,答辩一般安排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下半学期进行。
八.学术活动
参与专科学会会议、中医专科讲座等。
九.文体活动
研究生应根据学校的有关规定,积极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增强体质。
中医骨伤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与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2.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的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
3.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4.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5.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1.骨伤外用方药研究
2.脊柱病研究
三、培养年限
全日制硕士生三年,在职硕士生四年。
四、课程设置
集中学习半年,实行学分制,要求修满不少于30学分的课程。
(一)学位课程
名 称 |
学 时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90 |
外语 |
108 |
中医临床基础 |
54 |
医学统计学 |
72 |
西医外科学 |
54 |
中医骨伤科学研究进展 |
54 |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 |
60 |
生物力学 |
54 |
注:中医临床基础包括《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选其中一门。
(二)选修课程
名 称 |
学 时 |
临床医学科研方法 |
36 |
文献检索与利用 |
18 |
中医骨伤科专题讲座 |
36 |
局部解剖学 |
54 |
中医实验基础 |
36 |
临床药理学 |
18 |
西医骨科学研究进展 |
36 |
专业外语 |
54第二学期限修 |
临床试验设计与统计 |
36第二学期限修 |
导师可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从其中选择,或另开部分选修课。
五、培养方式和管理
(一)德育
由研究生主管部门和研究生所在学院、教研室和导师共同负责,第一学年以研究生部为主,后二年以研究生所在学院、教研室和导师共同负责为主,把马列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并采用多种教育形式,提高研究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二)课程学习
一般安排在第一学年集中完成课程学习。课程学习应采用课堂讲解与自学讨论、实际操作等形式相结合的方法。课程结束后应通过考试评定成绩。
六、临床能力培养
临床能力训练时间两年半(含学位论文时间)。
(一)时间安排(共26个月)
科 室 骨伤科 外 科 急 诊 自选科
时间(月) 18 3 3 2
(二)具体要求
熟练掌握骨伤科常见病中西医诊疗技术,如骨伤科望、触、量等基本技术,各部位特殊检查方法,影像学检查和其他检查方法(胸穿、腰穿、关节腔穿刺),牵引技术,无菌技术和换药技术。掌握常见骨折、脱位的整复和固定方法,四肢、脊柱推拿基本方法和练功要领,骨伤常见疾病辨证内治方法。熟悉四肢开放性、闭合性骨折的手术处理方法和骨伤科急危重症的处理原则。了解轮转科室常见病的诊疗常规,参加轮转科室急危重症的抢救,初步掌握其处理原则和急救复苏方法。
(三)考核
1.科室考核:研究生按规定轮转完一个科室,按培养计划及规定的考核要求,由该科负责人主持,对研究生在本科室轮转期间的学习和工作情况进行登记、考核、评定成绩。
2.阶段考核:研究生在完成相关临床科室轮训,进入本专业临床科室轮训前,由研究生部统一组织,对研究生进行相关专业的临床技能考核。
3.综合考核:研究生在全部完成临床能力培养计划后,由中医骨伤学科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考核答辩委员会,按照相应学科临床考核指标体系要求,对学员进行本专业的临床能力考核。
七、学位论文
研究生应紧密结合本专业临床实际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八.学术活动
参与专科学会会议、中医专科讲座等。
九.文体活动
研究生应根据学校的有关规定,积极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