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中医学院创建于1959年1月,是湖北省唯一的中医药高等学府。2003年,与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新的湖北中医学院。学院占地1758亩,其中新校区1407亩。
一、基本情况
40多年来,学院已发展成为拥有医科、理科、工科、管理学科四个主要学科门类,办学层次齐全,在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学院校本部现有教职工1100人,其中专任教师500余人,正、副教授210人,硕士生导师149人,博士生导师29人。学院现设有26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各类在校生13000余人。学院现有临床教学基地60余所,其中附属医院4所,临床教学、实习基地50多所。
学院图书馆是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湖北分中心,现有藏书50余万册,全部图书流通实行计算机管理,建有电子阅览室,师生可以通过校园网快速检索到中外科技文献的图文信息。学院是卫生部批准的全国中医药师资培训基地,承担着内经、
伤寒、中医内科学、针灸学、金匮要略等学科的师资培训任务。
二、重点学科及学位点建设
学院现有中医内科肾病学1个国家局级重点学科,8个省级重点学科。学院是全国首批招收中医专业研究生的高等院校之一,有着26年的研究生办学历史,1993年获的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我省最早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院校之一。现拥有中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2个博士点,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2个硕士点,并成为全国首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之一;取得了对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授予硕士学位的资格。1999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研究生培养和学位管理先进单位”。
三、留学生教育
我院是1993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第一批有条件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高等院校之一。经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学院享有对港、澳、台地区招收本科生、研究生资格,并成为我省唯一的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先后为韩国、日本、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瑞典、意大利、比利时以及港澳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900余人。目前,我院在校留学生340人,在我省省属院校中居于前列,自费留学生人数居全省高校之首。
学院加快了开放办学的步伐,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德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的高校和医院联合办学或联合办医,与韩国大田大学、英国普次茅斯大学药学院、美国德克萨斯州东方针灸中医药学院、美国针灸中医药研究院、俄罗斯斯萨拉托夫州国立医科大学、加拿大中央学院、香港大学、香港中国医药文化学院等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与德国开通了远程诊疗系统。2003年我院被省教育厅评为全省教育系统外事教育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四、科学研究
学院建有国家中医肝病临床医疗中心、全国中医医院信息管理中心、全国针灸临床治疗中心湖北分中心等4个国家部局级医疗、研究中心,10个院级研究所;有中药资源与
中药化学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科研Ⅲ级实验室,8个国家中医药科研Ⅱ级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5100余万元。在内经学、伤寒学、针灸学、中医药治疗肝病、心血管病、肾病、甲状腺病以及中医工程、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等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
学院现为湖北省生物医药重点研究单位,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级科研奖励7项,省部级科研奖励83项。近5年,学校获准省级以上立项课题18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6项,获准科研经费2000万元。是我省“十五”重大科技项目“湖北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及示范基地建设”牵头单位。2003年被中国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五、新校区建设
“十五”以来,在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在武汉市洪山区黄家湖地区征地1407亩,建设新校区。新校区规划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分二期建设,2006年完成主体建设工程,可入驻学生16000人。2004年初,学院正式启动新校区一期建设工程,经过一年多的建设,一座融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新校区已初现武汉南大门,现已完成了新校区建设一期工程,首期入驻8000学生,正组织实施新校区二期建设工程及校园环境建设工程。新校区的启用,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学校发展的办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六、科学规划
学院充分利用我省发展中医药的有利条件,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制定了“十一五”规划。我院总的发展思路是“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开拓创新,办大办强”;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坚持走“医药并举,文理兼收,工管相容,多科渗透”的学科发展道路;积极推进“特色立校、科技兴校、人才强校”三大战略,认真组织实施造就名师名医工程为主体的八大工程,力争到2010年,将我院建成一所以中医中药学科为主干,医、工、管、文、法多个相关学科协调发展,达到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在国际中医药界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