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医药大学简介
天津中医药大学(原天津中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全国最早成立的中医高等院校之一。学校以“进德修业、继承创新”为校训,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融为一体,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经过近50年的发展建设,已经形成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成人再教育和对国外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规格培养高级中医药专门人才的教育结构,成为医、文、理、管学科门类相对齐全、中医药特色突出,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的高等学府。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自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中医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个,分别为中医学和中药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包括中医学一级学科所属二级学科(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医史文献、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临床中药学、实验中医学、中医康复学、中医工程学)16个和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分别为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5个。培养研究生水平较高,中医内科学两名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我校针灸推拿学2002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另外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外科学分别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天津市的重点学科。
我校有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专家队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543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数十名。
学校一向重视科学研究,连续承担了国家八五、九五、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973”、“863”等重大科研项目,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5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现有在研国家级科研项目52项,其中国家“十五”攻关、国家973、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24项,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28项,在研省部级科研项目63项。
学校拥有科研与实验教学专用实验室12000余平方米,具有先进的科研与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超过亿元。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8个。
我校三所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拥有床位2400余张,临床诊疗设备先进,辅助科室技术力量雄厚,中医诊疗特色突出,医疗科室齐全,是天津市最具有实力的中医医疗和教学实习基地。
单位代码:10063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12号
邮政编码:300193
联系部门:研究生部
电话:(022)23052010
联 系 人:张玉辉
学科、专业名称及研究方向 |
指导教师 |
人数 |
考试科目 |
备注 |
100501 中医基础理论 |
张丽萍 |
1 |
①101英语;②201黄帝内经;③301中医基础理论 |
|
100502 中医临床基础 |
肖照岑 |
1 |
①101英语;②201黄帝内经;③302温病学 |
|
100503 中医医史文献 |
于铁成 |
3 |
①101英语;②205中医文献基础;③303中医医学史或304医古文或305各家学说任选一 |
|
03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
罗根海 | |||
04中国历代医家临床经验研究 |
秦玉龙 | |||
100504 方剂学 |
王升启 |
2 |
| |
02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 |
刘昌孝 | |||
100505 中医诊断学 |
陆小左 |
1 |
①101英语;②206中医基础理论或208病理生理学任选一;③307中医诊断学 |
|
100506 中医内科学 |
张伯礼 |
28 |
①101英语;②201黄帝内经或202伤寒论或203金匮要略或204温病学或208病理生理学任选一;③308中医内科学 |
|
04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药防治研究 |
张军平 | |||
07心系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
徐宗佩 | |||
08中医心病研究 |
郭利平 | |||
10心血管疾病研究 |
王保和 | |||
12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和慢性心衰研究 |
孙兰军 | |||
13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研究 |
齐新 | |||
16中医心病研究(冠心病防治) |
刘克强 | |||
18心血管疾病防治研究 |
李忠诚 | |||
19中医药治疗肾脏疾病研究 |
曹式丽 | |||
20中医肾病研究 |
李月红 | |||
21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临床与基础 |
李平 | |||
22中医药治疗肝胆疾病研究 |
杨世忠 | |||
23中医药治疗老年病(老年痹症) |
曹克光 | |||
24中医药防治肿瘤研究 |
李维廉 | |||
25中医药治疗老年脑病研究 |
陈宝贵 | |||
26中医药治疗脾胃病研究 |
王绪霖 | |||
27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
袁红霞 | |||
28中医药治疗血液病临床与实验研究 |
杨文华 | |||
29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田卓民 | |||
30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
曹书华 | |||
32中医肺系疾病研究 |
晁恩祥 | |||
33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
吴深涛 | |||
34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研究 |
冯兴中 | |||
100507 中医外科学 |
张庚扬 |
7 |
①101英语;②201黄帝内经或202伤寒论或203金匮要略或204温病学或208病理生理学任选一;③309中医外科学 |
|
04肛肠疾病研究 |
陈宝元 | |||
江涛 | ||||
07中医药治疗重症胰腺炎 |
崔乃强 | |||
08中医外科急腹症(腹腔镜外科、内镜外科) |
秦鸣放 | |||
09腹腔感染疾病治疗 |
周振理 | |||
11中医药防治变态反应性疾病 |
张玉环 | |||
100508 中医骨伤科学 |
金鸿宾 |
2 |
①101英语;②201黄帝内经或202伤寒论或203金匮要略或204温病学或208病理生理学任选一;③310中医骨伤科学 |
|
100509 中医妇科学 |
金季玲 |
3 |
①101英语;②201黄帝内经或202伤寒论或203金匮要略或204温病学或208病理生理学任选一;③311中医妇科学 |
|
02妇科炎症研究 |
萧美茹 | |||
03妇科肿瘤研究 |
宋卓敏 | |||
100510 中医儿科学 |
马 融 |
1 |
①101英语;②201黄帝内经或202伤寒论或203金匮要略或204温病学或208病理生理学任选一;③312中医儿科学 |
|
100512 针灸推拿学 |
石学敏 |
9 |
①101英语;②201黄帝内经或208病理生理学任选一;③313针灸推拿学 |
|
02老年病学研究 |
韩景献 | |||
02老年病学研究 |
王舒 | |||
03针刺手法研究 |
李 平 | |||
04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
赵建国 | |||
05针灸治疗老年病研究 |
冀来喜 | |||
06从微血管角度探讨针灸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机理 |
杜元灏 | |||
09针药并用疑难病症治疗的研究 |
刘公望 | |||
11穴位的化学研究 |
郭义 | |||
★100521 中医工程学 |
王益民 |
1 |
①101英语;②217中医工程学基础③314中医工程学 |
|
100601 中西医结合基础 |
范英昌 王学谦 |
2 |
①101英语;②201黄帝内经或202伤寒论或203金匮要略或204温病学或209生物化学或210分子生物学任选一③315免疫学或316病理学任选一 |
|
100800 中药学 |
高秀梅 |
9 |
①101英语;②211中药药理学或212中药制剂学或213中药化学或215药理学或216分析化学任选一③317中药学 |
|
03中药药理学 |
张艳军 | |||
04中药制剂学 |
崔元璐 | |||
06中药化学、中药制剂分析 |
戚爱棣 | |||
07 脑病中药、方剂药效评价及配伍研究 |
胡利民 | |||
09中药药理毒理 |
马红梅 | |||
11中药有效成分研究及新药开发 |
马百平 | |||
12中药制剂学 |
章臣桂 | |||
13中药资源学 |
高文远 | |||
14中药活性成分分析、质量标准控制、仪器分析及药效评价 |
李惠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