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科由始建于1912年的浙江医药专门学校与始建于1947年的
浙江大学医学院耳鼻咽喉科在1952年组建而成,为1978年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
现有教授或主任医生7名,副教授或副主任医生18名,内含硕士生导师7名。医学博士4名。本学科分设于附属一院、附属二院、儿童医院、邵逸夫医院,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在临床方面,始终接受来自省内各地、甚至附近省份的危重病例和各种疑难病例,例如高风险的晚期
喉癌、
喉咽癌、鼻腔-鼻窦恶性肿瘤,
中耳癌、颈静脉球体等切除手术,高难度的食管、气管异物抢救手术,视神经减压术,面神经减压和移植术等。能解决省内各地区医院转诊的疑难病例,为省内耳鼻咽喉科会诊和技术交流中心。在教学方面,承担医学院医学系、口腔系、七年制、研究生以及成人教育学院的耳鼻咽喉科学教学工作。此外,还通过专题讲座和学习班的形式承担国内各级医院中级以上医生的知识更新培训任务。在科研方面,近年来对喉癌发病的相关基因研究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带动本学科头颈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进步,特别是区域性癌变和多中心发病理论在临床上的应用,多系统的术前评估使本学科在喉癌、喉咽癌诊治体系颇具特色,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对
耳聋防治的研究已达到分子水平。对鼻窦炎、
鼻息肉诊治技术的研究已处国内前沿水平。
主要研究方向:
1. 耳鼻咽喉-头颈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致力于喉癌生物学行为的临床规律和分子机制的研究。
已有的研究基础包括
①喉癌组织
雌激素受体表达与喉癌发病的明显性别差异的研究。
②喉癌及其癌旁形态学正常组织的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表达与喉二重原发癌发生机制的研究。
③喉癌手术切缘显微观察和测量与喉癌的复发。
④复发喉癌的临床特征和细胞增殖活性。
⑤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与喉癌的颈淋巴转移。
⑥P27蛋白,H-ras,P53,人类乳头状瘤病毒与喉癌预后的研究。
⑦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样颗粒感染黏膜的体外模型。以及将进行的
⑧突变型EGFR作为喉癌特异性免疫治疗靶点的可行性研究,开辟免疫治疗新途径。
2. 鼻息肉和鼻窦炎病因学和个体化治疗的研究:着眼于解决临床上的实际问题,已经开展或即将着手的研究内容包括: 医学全在线
www.lindalemus.com ①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上颌窦自然窦口引流的影响;
②鼻窦内窥镜手术后鼻腔粘连机制以及透明质酸酶的抑制效应;
③多种细胞因子在鼻息肉的多发性和复发性表现中的作用;
④皮质类固醇激素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对鼻息肉、鼻窦炎发展的分子学机制的阻断作用;
⑤变应性鼻炎的脱敏治疗对鼻息肉病的预防作用等。
3. 耳聋防治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
①以新生儿听力筛查为本研究的基础,在浙江省范围内,与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协作,进行大规模筛选,对失听新生儿进行跟踪、随访和确诊,并选择合适的早期干预;
②对先天耳聋患儿进行基因检测及家族遗传性研究,进一步阐明遗传性耳聋的发生机制,并对基因治疗的可能性进行一些基础性研究;
③进一步提高电子耳蜗植入技术的成功率及术后言语训练的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