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信武,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博士,2005年在阿姆斯特丹大学学术医学中心血管外科研修,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特邀通信员,《中国临床康复杂志》编委,《The journal of human hypertension》审稿人,欧洲血管外科和腔内血管外科学会会员。
招生专业:外科学(血管外科)。
研究方向:血管壁重塑机制的研究或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特色、手段和意义:
血管扩张(动脉瘤、静脉曲张)和血管收缩(血管狭窄和再狭窄)是血管重塑的主要形式,也是大多数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因此,应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血管重塑的调控机制,对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用临床流行病手段研究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为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实验/临床工作条件:
血管外科研究室和医院组织工程中心可提供绝大多数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场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是国内最早将血管外科作为一独立临床科室的中心之一,实际临床床位40张。血管外科拥有各种无创性血管检查设备,如PVL和双功彩超等;医院拥有行血管造影和治疗所需的CT、MRI和DSA等各种仪器设备,具有进行开发性和腔内血管重建的工作条件。
招生要求:本科学历以上,报考临床流行病的考生要求临床工作2年以上。
联系方式:luxinwu@yahoo.com.cn
近期发表的文章及编写的著作:
1.陆信武 徐秋华 蒋米尔.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下肢静脉倒流时间阈值的研究.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2;1:743~45.
2.陆信武 蒋米尔.双功彩超、腘静脉穿刺造影、光电容积描记检查下肢静脉倒流的比较.中华外科杂志.2001;38:22~23.
3.陆信武 蒋米尔. 股深静脉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分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3;20:205-6.
4.陆信武 黄英 李维敏 蒋米尔. 血管壁重塑与平滑肌细胞表型改变及凋亡的研究.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3;20:534-6.
5.陆信武 蒋米尔. 马凡综合征外科诊治进展.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2;22:176~178.
6.陆信武 黄英 李维敏 蒋米尔. 兔髂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和重建后再狭窄模型的建立.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1;6:57~58.
7.陆信武 蒋米尔. 股深静脉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分析. 血管外科. 2001;2:19~21.
8.陆信武 蒋米尔. 血管手术后腹股沟部淋巴瘘的原因和防治.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2;7:218~220.
9.陆信武 蒋米尔. 下肢静脉溃疡血流异常的评价和处理.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2;7:386~88.
10.陆信武 蒋米尔. 血管手术后腹股沟部淋巴并发症原因探讨. 血管外科. 2002;3:20~22.
11.陆信武 黄英 蒋米尔. 差别显示法研究海绵状血管瘤的形成机制. 上海医学. 2003;26:121-23.
12.陆信武 刘伟 黄英 李维敏 蒋米尔.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高表达增强血管收缩型重塑和内膜增生的研究.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4;408~10.
13.陆信武 蒋米尔.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 中华外科杂志. 2005;43:899~901.
14.陆信武 黄英 李维敏 朱雯霞 黄新天 陆民 张培华 蒋米尔. 静脉瘤43例诊治分析. 中华新医学. 2003;4:2237~8.
15.陆信武 黄英 李维敏 等.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4;9:46~9.
16.Lu XW, Chen YJ, Huang Y, et al. Venous hypertension induces increased platelet reactivity and accum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Angiology. 2006;57:321-9.
17.Lu XW, Idu MM, Ubbink DT, Legemate DA. Meta-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venous arterialization for salvage of critically ischaemic limbs. Eur J Vasc Endovasc Surg. 2006;31:493-9.
18.陆信武 蒋米尔.uPA及其受体激活与血管重建后再狭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2005;,
19.现代周围血管外科手术学2003年,人民军医出版社, 参与部分章节的编写.
20.临床血管外科学2003年,科学出版社, 参与部分章节的编写.
获奖情况:
已鉴定的科研成果三项(第二、三完成人)。2000年1月,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4年获上海市医学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第二完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