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科系辽宁中医学院的核心学科之一,拥有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和科研骨干,学术梯队年龄、知识结构合理,有稳定的研究方向,以中药新药研究和组方规律研究为基础,并能够立足于学术前沿,通过研究方向来贯穿学科的上下内外。
本学科1979年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硕士研究生,在中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带头的作用。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本学科的积极努力下,2003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使学位点的建设能够积极顺利地向前发展。
我院方剂学科有一支老中青三代通力合作的学术群体,在这个群体内部,具有良好的“团结、学习、求是、创新”的学风或精神,三代之间互相理解、支持,扬长济短,相携并进,充分发挥老教授的传帮带作用,中青年专家的骨干作用,青年人才的接力作用。我们的优势是有知名教授的支撑,在全国同行中有较大的影响力。
在教学方面,1978年受卫生部和教育部委托,举办了三期全国方剂师资进修班,为全国兄弟院校培养了大量方剂学师资。方剂学科也是我国最早招收硕士研究生的中医专业学科之一,至今已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有41名,在读者有12名。其中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者又10名,目前进入博士后流动站的又5名;能为研究生开设各类必修课和选修课,主要课程设置合理、质量较高,培养了一定数量的硕士生,硕士生学位论文达到学位条例的要求。为21世纪中医药发展需要,方剂学教学以本科生教学为基础,又开设了适应7年制、硕士生、博士生各层次课程,提出不同层次教学内容的主要区别,开展了方剂学多媒体教学,在教学改革方面也曾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面向21世纪的外向型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2001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医方剂教学改革与实践”1997年获国家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科研方面,近五年来承担着“抗ITP中药新药紫癜颗粒的研制与开发”等国家级重要项目5项;“明代方剂数据库管理系统”等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有一定的科研经费。公开出版论著10余部,如《医方挥发》、《现代新方剂学》、《古今临床效方应用》等,其中《医方发挥》于1995年获辽宁省优秀图书奖,中国优秀图书二等奖,《方剂解析集要》于1997年获辽宁省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21世纪中医药将对世界作出新贡献”、“影响和提高中药临床疗效的几个关键问题”、“复方配伍方法的研究”等的高水平学术论文近百篇;有6项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的奖励,如“紫癜冲剂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与实验研究”2001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科研成绩较显著。
中医方剂学科目前有16人。50岁以上者有4人,40—50岁之间有4人,30—40岁之间有4人,30岁以下者有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助教5人。已经取得博士学位者有4人,硕士学位有7人;在读博士后2人。获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者有3人,硕士学位者有1人;获辽宁中医学院博士学位者1人,硕士学位者有6人,其中药理学专业1人,中医基础专业1人。45岁以下副教授以上者队伍整齐,并在医、教、研具有较强能力。医.学 全,在.线,提供www.med126.com
科研方向及主要科研工作:
一、中医方剂效用机理的研究(着重血证中医方剂效用机理研究)
1、抗ITP中药新药紫癜颗粒的研制与开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药基金课题2004
2、紫癜颗粒对ITP模型小鼠脾脏B细胞凋亡及凋亡基因调控的机理研究 省教育厅课题 2002-05
3、活血化瘀法治疗原发性ITP免疫调控机理的研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2000
4、益气活血治疗原发性ITP免疫调控的实验研究 辽宁省教育厅课题2000-2004
5、复方沙棘泡滕片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辽宁省科委课题1996-1999
二、方剂配伍规律与中药药性理论研究
1、当归不同配伍对骨髓造血及调控的机理研究 省教育厅课题2002-2005
2、人参配伍规律的研究 省教育厅课题1998-2001
三、中药小复方精选系统操作研究及中药新药开发研究
1、中药小复方精选系统操作技术平台研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2002-2004
2、糖克胶囊的研制 省科技厅课题2001-2003
3、明代方剂数据库管理系统 省科技厅课题1997-2000
4、辽宁省地产药材的综合开发研究 辽宁省科委重点课题1995-1998
方剂学科也是我国最早招收中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科之一,至今已培养了41名水平较高的硕士研究生。并能为研究生开设各类必修课和选修课,主要课程设计合理、质量较高,培养了一定数量的研究生,硕士生学位论文达到学位条例的要求。
欢迎各位考生报考方剂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