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制定说明
1、本培养方案的制定,立足于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硕士研究生,着眼于造就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2、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为二级学科,研究领域的覆盖面广泛,涵盖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皮肤性病学、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等。因此,本培养方案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了6个研究方向,并且多为三级学科。
3、设置的6个研究方向,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支撑,并且着眼于研究解决中西医结合临床中的关键问题,具有鲜明的特色。
4、按二级学科设置学位课和第一类必修课程,第二类必修课程和选修课考虑研究方向的需要,这样打破了三级学科的界限,扩展了学生的学科知识结构。
十、课程简介
1、免疫学 3学分,54课时 讲授免疫学基本理论和原理,重点掌握免疫调节和免疫诊断。
2、肿瘤病理学基础 3学分,54课时 主要介绍肿瘤的类型、病因、发病机制、肿瘤组织和细胞的形态学表现、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了解肿瘤的免疫病理、分子病理,熟悉肿瘤的病理学诊断方法。
3、中西医结合思路方法学 2学分,36课时 了解中西医结合的历史,掌握开展中西医结合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4、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与讨论 5学分,90课时 通过临床实践和理论讲授,了解国内外开展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成功范例,重点掌握部分疑难重症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规律。
5、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2学分,36课时 学习并掌握常见疾病动物模型选择方法。
6、医学免疫学实验诊断技术 3学分,54课时 主要学习并掌握现代医学免疫学实验诊断的基本理论、临床应用和研究方法。
7、临床药理学进展 2学分,36课时 主要介绍新药研究及开发、特殊人群药理学、药源性疾病、药物依赖性及药物滥用、新药的临床前毒理学的技术要求、基因工程药物及其临床应用、中药新药的研究与开发、现代中药药理研究与中药的不良反应等。
8、医学统计学 3学分,54课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悉、掌握常见科研工作统计方法,了解生物信息学前沿动态。
9、中医学 6学分,108课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悉、了解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理法方药方法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