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医学考研
资讯
考试报名 招生简章 成绩查询
考研复试 考研调剂 考研论坛
专业
西医综合 中西综合 公共基础
各省动态
北京 天津 河北
上海 湖北 江苏
浙江 安徽 更多省份
 医学全在线 > 考研院校 > 华东地区2 > 厦门大学医学院 > 试题真题 > 正文
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2011/12/13 字体:

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是考研西医综合大纲内容,医学全在线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供您参考:

 【发病机制】 
    (一)血管内溶血 血型不合输血时可发生血管内溶血,同时形成血红蛋白血症。  
    (二)血管外溶血 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和温抗体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血管
外溶血时由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主要是脾破坏红细胞。
    无效性红细胞生成或称为原位溶血,指骨髓内的幼红细胞在释入血循环之前已在骨髓内破坏,可伴有黄疸,其本质是一种血管外溶血。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临床表现】血管内溶血可有严重的腰背及四肢酸痛,伴头痛呕吐、寒战,随后高热、面色苍白和血红蛋白尿、黄疸。
    血管外溶血多见,有贫血,黄疸,肝、脾大三大特征。

相关文章
江西中医学院2012年医学考研讲义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
二军医大2012年西医综合考研讲义再生障碍性
推理题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
例证题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考研首页
院校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