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创办了
北京协和医学院,1920年建立了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
北京协和医学院在我国现代医学和护理学发展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培养了许多高质量的医学和护理人才,对我国医学和护理教育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协和的历史同时也反映了过去几十年欧美医学对我国医学的重大影响。它在教育方针、指导思想、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长期实践经验,对我国当前医学教育、护理教育和卫生事业的发展,仍有不少可借鉴之处。
20世纪初,洛克菲勒基金会派出的“中国医学教育考察团”,主张在开办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同时建立一个高水平的临床医院(北京协和医院,1921年建立),还要建立一所高级护士学校(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1920年建立),培养具有本科水平的高级护理人才
www.lindalemus.com,使医疗工作与护理工作能够更好地结合,形成一个整体。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其护士学校在建立之初即确定了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的“三高”办学方针。学校规模不大,学生人数不多,吸取了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点。这就是:强调能力培养、强调打好基础、强调科学严谨,强调理论密切联系临床实际。北京协和医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在国内外医学界和护理界的影响是有口皆碑的。
北京协和医学院在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方面有着优良的传统。早在1925年,就与京师警察厅在北京东城区建立了“第一卫生事务所”,它不仅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而且是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医学生和护理生的实习基地。1929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又在河北省定县建立“农村卫生实验示范区”,为农民提供防病治病的服务。北京协和医学院创办“北京第一卫生事务所”和“河北定县农村卫生实验示范区”的创举,不仅对我国的公共卫生服务起到了开拓和示范作用,而且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至今仍为世界卫生组织所称道。
1942年,北京协和医学院被日军占领而停办,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聂毓禅校长克服种种困难,将护校迁到四川成都,借华西联合大学的校舍和医院继续招生。1943年至1946年在成都共招收了三班学生,约50余名,另外还举办了一届两年制的进修班,为国家培养了急需的护理人才。
抗日战争胜利后,一大批德高望重的中外医护专家云集北京协和医学院,师生们在比较优越的环境中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使医、教、研均取得很多新进展。在护理教育方面,培养了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护理教育专家、临床护理专家和卫生事业管理专家
www.lindalemus.com,为新中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1924年第一届毕业生至1952年停办高等护理教育,263名毕业生中1/3以上曾担任过中华护理学会或各省市护理学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护校校长以及医院护理部主任等。其中,1931年毕业生王琇瑛后来成为了我国第一个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学校创立并形成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课程内容,成为了我国护理教育的榜样。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