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injury of colon
|
拚音 |
DACHANGSUNSHANG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腹部外科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因外力、医源性因素造成大肠的损伤。临床出现腹膜刺激和炎症表现等。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因外力、医源性因素造成。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总的发病率较小肠低。
|
发病机理 |
大肠总长度约150~200cm,位置相对隐蔽,其长度仅为小肠的1/4。大肠损伤开放性多于闭合性,但医源性内腔镜的操作不当或灌肠不当也能造成结肠穿孔,因结肠壁薄,血液循环较小肠差,其内容物为大便成份含有大量的致病菌,感染力较小肠内容物强,刺激性较小,故结肠损伤早期症状可能不重,但感染的危险性大,后果严重,部分结肠仅破损于腹膜后,容易漏诊,而导致严重的腹膜后感染。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相比而言右半结肠损伤较左半结肠损伤症状出现的早、诊断相对容易。对腹膜后部分结肠损伤或腹膜前部分的小型破裂损伤,数小时后待腹膜炎症状明显时病情多已恶化,应注意早期诊断。
|
发病 |
|
病史 |
多数结肠损伤有明显的外伤史,其中多由于症状出现晚而延迟明确诊断时间,并有复合脏器损伤者,结肠损伤的体征和症状常被掩盖。
|
症状 |
|
体征 |
腹膜刺激和炎症表现,如腹痛、呕吐、腹部压痛、腹肌强直、肠鸣音消失、肝浊音界消失和移动性浊音、高热伴有寒战、脉搏增快、腹式呼吸减弱呼吸加快、出汗。若损伤仅限于腹膜后结肠部分、腹膜刺激征多不明显。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X 线检查可发现腹腔内游离气体。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血常规化验:白细胞数显著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大肠损伤症状一般出现较迟,突出表现为感染中毒表现,而小肠症状出现较早,有可疑移动性浊音者,应针吸分析,若为脓臭粪便样液则为大肠损伤;若为尿液,则为膀胱损伤。原则上可疑结肠损伤,症状逐渐加重者,均应手术探查鉴别。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结肠损伤与小肠损伤不同,处理原则以肠外置或肠造瘘术较为妥善。右半结肠裂口小,腹腔污染轻,全身情况好者可考虑一期修补或一期切除吻合,左半结肠损伤采用肠造口术或肠外置术,待3~4周后病人情况好转再行关闭瘘口。即使采用一期修补或切除吻合术,为安全起见也易在近侧端行造口术,暂时转流粪便,注意在腹膜后间隙放置引流,防止感染向腹膜后扩散。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