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颈椎间盘突出症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protrusionof cervical interbaldisc
拚音 JINGZHUIJIANPANTUCHUZHENG
别名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骨伤科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颈椎间盘突出症多由于急性或反覆轻微外伤而引起,损坏的椎间盘向后外侧突出,压迫颈脊神经或颈脊髓而引起症状。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构成。颈椎间盘总高度为颈椎总高度的20%~25%,它前部较后部为高,故使颈脊柱呈生理前凸。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多由于急性或反覆轻微外伤而引起。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发病年龄多在30岁左右,老年人在外伤后也可发生。男女之比约为2:1。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率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10。
发病机理 颈椎特别是下部颈椎,由于负重较大,活动较多,又与相对固定的胸椎相连,故易于劳损而发生退引性改变。纤维环发生退变之后,其纤维首先肿胀变粗,继而发生玻璃样变性,最后断裂。由于变性纤维环的弹性减退而不能承受椎间盘内的张力。当受到头颅屈伸中的重力作用、肌肉的牵拉以及外伤等影响时,不但纤维环可以向外膨出,而且髓核也可经由破裂的纤维环裂隙向后突出。 根据椎间盘向椎管内突出位置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侧方型:突出部位在后纵韧带的外侧、钩椎关节的内侧。该处是颈脊神经根通过之处,突出的椎间盘压迫脊神经根而产生根性症状。②旁中央型:突出部位偏于一侧而介乎脊神经根与脊髓之间。可以压迫两者而产生单侧脊髓及神经根的压迫症状。③中央型:突出部位在椎管中央,脊髓的正前方。可以压迫脊髓双侧的腹面而产生脊髓双侧的压迫症状。
中医病机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辨证:
1.血瘀:患者有明显外伤史,发病急,颈项痛有定处,强迫体位,活动受限,此由外力所伤,瘀血阻滞,气机不畅所致。
2.风寒:患者起病缓慢,颈项疼痛,上肢麻木,冷痛,疼痛与气候变化有关。此乃风寒之邪,痹阻经络,滞而不通。
3.肝肾虚:发病缓慢,反复发作颈肩酸痛,上肢麻痹,稍劳则剧,伴有耳鸣耳聋、多梦等。此系老年人肝肾亏损,筋失濡养,风寒之邪,乘虚而侵,痹阻经络所致。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起病多较缓慢,少数为急性外伤所致。
病史 无明显外伤史。
症状
体征 一、症状:颈肩臂痛:初起颈痛轻,渐重,并向一侧或两侧肩、臂和手部放射。咳嗽、喷嚏等动作可加重疼痛。症状可长期迁延,并可反复发作。
二、体征:本病94%左右发生于颈6.7及颈5.6椎间盘,由于椎间盘突出部位不同,压迫的组织不同,临床表现也不一致。
(一)椎间盘侧方突出:在突出部位的棘突间有压痛,部分患者有痛性斜颈、颈肌痉挛及颈部活动受限。头顶加压时颈痛和放射痛加重,向上牵引颌、枕部则疼痛减轻。颈神经根牵拉和椎间孔加压试验阳性。受累神经节段支配区有感觉、运动及反射的改变。甚者有肌力减退和肌肉萎缩等现象。
(二)椎间盘旁中央突出:除有椎间盘侧方突出的体征外,尚有单侧脊髓受压症状,即有典型或不典型的布朗-色夸氏(Brown-Sequard)综合征。
(三)椎间盘中央突出:没有颈脊髓神经根受累表现。在脊髓受压节段或在该节段以下有不同程度的脊髓长束受损表现,如步态不稳或下肢瘫痪,部分患者可引起排尿障碍。较少见。
体检 在突出部位的棘突间有压痛,部分患者有痛性斜颈、颈肌痉挛及颈部活动受限。头顶加压时颈痛和放射痛加重,向上牵引颌、枕部则疼痛减轻。颈神经根牵拉和椎间孔加压试验阳性。受累神经节段支配区有感觉、运动及反射的改变。甚者有肌力减退和肌肉萎缩等现象。
电诊断
影像诊断 X线平片显示颈脊柱侧凸畸形,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椎体上下缘可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椎间孔变小。颈脊髓造影可见根袖消失和椎间盘向后突出的弧形缺损。CT检查可显示病变部位椎间盘突出及其与颈脊髓、神经根的关系。
实验室诊断 脑脊液动力试验(Queckenstedt试验)及蛋白含量检查:动力试验仅少数有梗阻现象。蛋白量可能升高。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症时,须与颈椎病前斜角肌综合征等相鉴别。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对神经根受压及脊髓受压较轻者,可采用休息、颈牵引、理疗、围领及药物等非手术综合方法治疗,大部病例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保守疗法无效或脊髓受压严重者,可行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术;也可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并同时摘除向侧方突出椎间盘。前路手术较后路手术的效果更为满意。
一、非手术疗法:对症状较轻者可采用休息、理疗、围领及药物等方法治疗。疼痛剧烈者可痛点封闭以缓解症状。症状较重者可配合颈椎牵引治疗,一般用枕颌带牵引,牵引重量2~3kg,白天每牵引2小时,休息1小时,间歇进行,夜晚则以休息为主。严重者应卧床持续进行牵引。
二、手术疗法:
(一)手术适应症:
1.非手术疗法长期连续的治疗,症状不能缓解者。
2.长期压迫神经根而引起肌肉萎缩者。
3.有明显脊髓压迫症状,经脑脊液检查,椎管造影明确为椎间盘突出引起的梗阻者。
(二)手术禁忌症:
1.有严重心血管或肝肾功能障碍者。
2.成年以前,或年过70岁症状较轻者。
3.疑有结核、肿瘤、脊髓空洞者。
4.高度神经衰弱者。
5,皮肤或其他部位有感染病灶者。
(三)手术方法:以前路颈椎间盘髓核摘除及椎体间融合比较安全易行而又有效。故目前对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多采用本方法进行。一般用气管插管麻醉法,患者仰卧位,颈后垫枕,使颈部稍后伸。以胸锁乳突肌前缘作皮肤切口,以髓核突出间隙为中心,将胸锁乳突肌,颈动脉鞘向外侧牵开,甲状腺与舌骨肌向内侧牵开,纵行切开椎前筋膜,显露椎体与椎间盘前缘。用注射针插入椎间盘行颈部侧位摄片,正确定位后,用尖头刀片切除病变髓核的纤维软骨环,再以小刮匙与血管钳摘除变性的髓核。如椎间隙很窄,可以用粗钻头,以病变间隙为中心,细心地钻去部分上下椎体,再行髓核摘除。之后修去相邻椎体的软骨面,直至接近后纵韧带,在椎间隙中植入相应大小髂骨块,髂骨块的皮质向前。活动头颈部时,如植骨块很稳定,则术后不需进行外固定。反之则行枕颌牵引2~3周。椎前筋膜及各层切口分层缝合。
(四)术后处理:术后宜卧硬板床1周,在术后早期,应特别注意观察四肢的肌力与可能引起椎管内出血压迫脊髓神经症状。拆线后出院休息。2~3个月内避免用力劳动。
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血瘀:
治法:宜活血法瘀,通络止痛,方药:选用和营止痛汤加减。
2.风寒:
治法:宜温经散寒,法风通络,方药:选用麻桂温经汤加减。
3.肝肾虚:
治法:宜补益肝肾,方药:选用六味地黄汤加味。
二、手法治疗:详见‘推拿按摩’栏。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运用按摩与牵引相结合的手法,可松弛肌肉,缓解痉挛,使突出的椎间盘改变位置或还纳,从而消除疼痛,达到治疗目的。患者取坐位,术者站于患者后面。先用拇指或拇食指推揉压痛点,从周围至中心。由轻到重的刺激椎间盘突出一侧的压痛部位。然后术者一手托住患者一侧下颌,另一手扶住另一侧枕骨部,轻轻使颈部左右晃动几次。再将颈部向左旋至颈肌相当紧张时,乘病员不备之际,稍稍加快加重摇转手法,此时听到响声。同样手法向反方向操作一遍。术毕,第一助手站于患者前面,用两手分别托住患者的枕部及下颌;第二助手站在患者的后面,两手分别按压患者双肩,两助手作对抗牵引2~3分钟。以椎间盘向左侧突出为例,术者站在患者左后侧,用左手环抱患者头部,在继续与第二助手作向上牵引的同时,用右手拇指深压突出间隙的椎旁压痛点,逐渐使头颈部过伸。最后用双手提捏两肩部肌肉。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逍遥散
 论白血病
 胡粉膏(《圣济总录》卷—一七。)
 三阳合病发黄
 经验丹方汇编 ◎黄疸 上课笔记
 前胡散(《圣惠》卷八十九。)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