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strain of ankle |
拚音 | HUAIGUANJIENIUSHANG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关节疾病与损伤,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踝关节周围主要的韧带有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和下胫腓韧带。外侧副韧带起自外踝,止于距骨前外侧的为腓距前韧带,止于跟骨外侧的为腓跟韧带,止于距骨后外侧的为腓距后韧带。内侧副韧带又称三角韧带,起于内踝,向下呈扇形附于跗舟状骨、距骨前内侧、下跟舟韧带和跟骨的载距突,较坚韧,不易损伤;下胫腓韧带又称胫腓联合韧带,包括下胫腓前韧带、骨间韧带和下胫腓后韧带三部分,是保持踝关节稳定的重要韧带。 因各种外伤引起足的过度内翻或外翻而致踝关节周围韧带损伤者称为踝关节扭伤,临床上一般分为内翻扭伤和外翻扭伤两大类,其中内翻扭伤多见。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踝关节扭伤因各种外伤引起足的过度内翻或外翻而致。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踝关节扭伤甚为常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居多。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当踝关节在跖屈位受到内翻应力时,首先发生腓距前韧带损伤,应力过大时可同时导致腓跟带损伤。踝关节于0°度位受到内翻应力时,可单纯发生腓跟韧带损伤。踝关节极度背伸位受到内翻应力时,可致腓距后韧带损伤。三角韧带比较坚强,由外翻或外旋应力引起之单纯三角韧带损伤,多为前部撕裂,较少完全断裂。下胫腓韧带损伤可以单发,多数合并于踝关节骨折脱位。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有明确的踝部扭伤史,伤后跛行,踝关节肿痛并压痛,X线片显示无骨折者即可诊断。欲进一步确诊韧带损伤部位及程度时,须结合压痛点、内外翻跖屈背伸试验以及踝关节内外翻应力X线片加判断。 |
发病 | |
病史 | 有明显踝关节扭伤史。 |
症状 | |
体征 | 1.伤后踝部即觉疼痛,跛行或不能着地步行,伤处肿胀、压痛,甚至出现瘀斑。 2.内翻扭伤时,外踝前下方压痛明显。外翻扭伤时,内踝前下方压痛明显。严重损伤者,在韧带断裂处可摸到凹陷,甚至摸到移位的关节面。 |
体检 | 内翻扭伤时,外踝前下方压痛明显,被动内翻踝关节时,则外踝前下方疼痛。外翻扭伤时,内踝前下方压痛明显,被动外翻踝关节时,则内踝前下方剧痛。严重损伤者,在韧带断裂处可摸到凹陷,甚至摸到移位的关节面。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X线检查可帮助排除内外踝的撕脱性骨折。若损伤较重,应摄内翻或外翻位应力片,可见到胫距关节面倾斜度增大,以帮助判断韧带损伤程度。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1.外伤初期可行局部冷敷。 2.部分断裂可用胶布固定法固定。外翻扭伤内翻位固定,内翻扭伤外翻位固定。固定时间2~3周。去除固定后应加强患侧翻转肌锻炼,并在行走时将鞋底患侧垫高0.5cm以暂保持踝关节处于轻度翻转位。 3.韧带完全断裂者应用石膏固定。外侧副韧带断裂或合并撕脱性骨折者,足外翻位以"U"形石膏固定。三角韧带断裂者,可用"U"形石膏于内翻位固定,4~6周后解除石膏,逐步下地活动。 4.陈旧性损伤疼痛者,可用痛点封闭疗法、理疗或适当休息。 5.陈旧性外侧韧带断裂致复发性踝关节半脱位者,应作腓骨短肌腱重建腓跟韧带及前腓距韧带手术。术后以石膏托固定6周。 |
中医治疗 | 一、手法治疗见‘推拿按摩’栏。 二、药物治疗:早期治宜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内服七厘散及舒筋丸,外敷消瘀止痛药膏、七厘散等。中后期宜温经止痛、舒筋活络,内服小活络丹,外贴狗皮膏、伤湿止痛膏。并可配合活血舒筋的外洗药物,如四肢损伤洗方等。 三、固定疗法:理筋手法之后,将踝关节固定于损伤韧带的松弛位置。可选用夹板、石膏或胶布固定等方法予以固定。外翻损伤固定于内翻位,内翻损伤固定于外翻位,一般固定2~3周。 四、练功疗法:见‘康复’栏。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对单纯的踝部损伤或不完全韧带撕裂者,可使用理筋手法。患者平卧,术者一手托住足跟,一手握住足尖部,缓缓作踝关节的背伸、跖屈及内翻、外翻动作,然后用两掌心对握内外踝,轻轻用力按压,理顺筋络,有消肿止痛作用。再在商丘、解溪、丘墟、昆仑、太溪、足三里等穴按摩,以通经络之气。损伤严重,局部瘀肿较甚者,不宜作重手法。恢复期或陈旧性踝关节扭伤者,手法宜重,特别是血肿机化,产生粘连,踝关节功能受损的患者,则可施以牵引摇摆,摇晃屈伸等法,以解除粘连,恢复其功能。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外固定之后,应尽早练习跖趾关节屈伸活动,进而作踝部屈伸练功。肿胀消退后,可指导作踝关节内翻、外翻功能活动,以防止粘连,增强肌力。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