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dislocation of ankle joint |
拚音 | HUAIGUANJIETUOWEI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关节疾病与损伤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组成踝关节各骨的关节面,失去其正常对位关系称为踝关节脱位。临床上常根据脱位的方向不同而分为外脱位、内脱位、前脱位、后脱位,根据有否创口与外界相通,可分为闭合性脱位和开放性脱位。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能引起踝关节脱位,而以间接暴力为主。常见有从高处跌下或踒扭而致伤。 |
中医病因 | 踝关节脱位,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均可引起,但多为间接暴力。如踒扭而致伤,或高处跌下或走不平之道路,或平地滑倒,使足过度外翻或内翻而致。患者由高处跌下或扭踒,足的内侧先着地,或走不平道路,或平地滑跌,使足过度外翻、外旋致伤,而为踝关节内脱位,如扭踒由高处跌下,足的外侧先着地,或行走不平道路或平地滑倒,使足过度内翻,内旋致伤者则为踝关节外脱位;由高处跌下,足跟后部先着地,身体向前倾,而致胫骨下端向后错位,形成踝关节前脱位,患者足尖或前足着地,暴力由后方推挤胫腓骨下端向前,而致踝关节后脱位。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踝关节由胫、腓、距三骨构成,距骨被内、外、后三踝包围,由于韧带牢固,距骨被固定在踝穴内。内侧的三角韧带起于内踝下端,呈扇形展开,附着于跟骨、距骨、舟骨等处,主要是避免足过度外翻,由于三角韧带坚强有力,常可因足过度外翻时,牵拉内踝造成内踝撕脱骨折。外侧韧带起于外踝尖端,止于距骨和跟骨,分前、中、后三束,主要作用避免过度内翻,此韧带比较薄弱,当足过度内翻时,常可导致此韧带损伤或断裂,亦可造成外踝撕脱骨折。下胫腓韧带紧密联系胫骨与腓骨之间,把距骨牢固地控制在踝穴内,此韧带常在足极度外翻时断裂,造成下胫腓联合分离,踝距变宽,失去踝关节的稳定性。踝关节脱位并不少见,由于生理解部特点,踝关节损伤常伴有内、外踝和胫骨前唇或后踝骨折。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对于踝部外伤应详细询问病史,受伤时体位,受伤的方式,结合临床表现及局部畸形,则诊断并不困难。但应与踝部骨折进行鉴别,结合X线片可确诊。 |
发病 | |
病史 | 外伤史。 |
症状 | |
体征 | 一、踝关节内脱位: 1.伤后踝关节肿胀、疼痛、瘀斑、足踝功能丧失。 2.呈足外翻外旋,内踝下高突,局部皮肤紧张,外踝下凹陷,畸形明显。 二、踝关节外脱位: 1.伤后踝关节疼痛、肿胀、有瘀斑、功能丧失。 2.足呈内翻内旋,外踝下高突,皮肤紧张,内踝下空虚。 三、踝关节前脱位: 1.伤后踝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2.足极度背屈,不能跖屈,跟腱两侧有胫腓骨远端的骨性突起,跟骨前移,跟腱紧张。 四、踝关节后脱位: 1.伤后踝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 2.足跖屈、跟骨后突、跟腱前方空虚、踝关节前方可触及突出的胫骨下端,而其下方空虚。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X线片可确诊踝关节内、外和前脱位,协助诊断踝关节后脱位。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踝关节脱位应与单纯踝部骨折相鉴别。两者均有踝关节肿胀、疼痛、功能丧失,及局部压痛。主要鉴别在于二者的畸形表现不同,踝部骨折之畸形表现为:内翻、外翻、外旋等;而踝部脱位则表现为外翻外旋,内踝下高突,外踝下凹陷,内翻内旋,外踝下高突,内踝下空虚,足背屈,跟骨前移,跟腱紧张,以及足跖屈,跟骨后突,跟腱前方空虚等畸形。踝部骨折常能触及骨擦音,而脱位则无。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一、非手术疗法: (一)踝关节内脱位: 1.复位手法:患者患侧卧位,膝关节半屈曲,一助手固定患肢小腿部,将小腿端起;术者一手持足踝,一手持跟部,两手用力牵引,先扩大畸形,然后以两手拇指按压内踝下骨突起部向外,其余指握足,在保持牵引的情况下,使足极度内翻,足踝背伸,即可复位。 2.固定方法:用超踝塑形夹板或小腿石膏,将踝关节固定于内翻位。单纯脱位,固定3周,合并骨折者,固定5周。 (二)踝关节外脱位: 1.手法整复:患者健侧卧位,患肢在上,膝关节屈曲,一助手固定患肢小腿部,将小腿端起,术者一手持足跖部,一手持足跟部,两手用力牵拉,扩大畸形,然后以两手拇指按压外踝下方突起部向内,其余各指握足,在牵引情况下,使足极度外翻,即可复位。 2.固定方法:复位后,以超踝关节塑形夹板加垫或小腿石膏固定踝关节于外翻位,时间同上。 (三)踝关节前脱位: 1.手法整复:患者仰卧,膝关节屈曲,一助手固定患肢小腿部,将小腿抬起;术者以一手握跟上,一手握足跖部,握踝的手提胫腓骨下端向前,握足跖的手在顺畸形姿势牵引的情况下使足跖屈,且向后推,即可复位。 2.固定方法:以石膏托固定踝关节稍跖屈的中立位3~4周。 (四)踝关节后脱位: 1.手法复位:患者仰卧位、膝关节屈曲,一助手以两手固定小腿部,将小腿端起。一助手一手持足跖部,一手持足跟部,两手用力牵引,扩大畸形,术者用力按压胫腓骨下端向后、同时牵足的助手在牵引的情况下,先向前下提牵,再转向前提,并略背伸,即可复位。 2.固定方法:石膏托固定踝关节于背伸的中立位4~6周。 二、手术疗法: 1.踝关节内脱位:切开复位,石膏托内翻位固定。 2.踝关节外脱位:切开复位,石膏托外翻位外固定。 3.踝关节前脱位:①切开复位,石膏托跖屈位固定;②切开复位,腓骨长肌腱固定术,石膏托外固定。 4.踝关节后脱位:切开复位,石膏托踝关节中立位固定。 |
中医治疗 | 一、手法复位、固定方法、手术方法均参‘西医治疗’栏。 二、功能锻炼:踝关节脱位要早日开始功能锻炼,从固定开始即应进行锻炼足踝背伸活动,2周后,带固定夹板或石膏开始下床活动,作搓GUN舒筋等锻炼。 三、药物治疗:内服药物:早期肿痛明显,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应用活血疏肝汤加木瓜、牛膝等。中期养血通经活络,服养血止痛丸。晚期补肝肾,强筋骨,可服健步壮骨丸。外用药:早期可用活血止痛膏以消肿止痛,后期以苏木煎汤熏洗患肢以舒利关节。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