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肱骨外科颈骨折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fracture of surgical neck of humerus
拚音 GONGGUWAIKEJINGGUZHE
别名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骨折、骨损伤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肱骨外科颈位于解剖颈下2~3cm,相当于大小结节移行于肱骨干的交接处,为松质骨和皮质骨的邻界部位,故最易发生骨折,任何年龄均可发生。紧靠肱骨外科颈内侧有腋神经向进入三角肌内,臂丛神经、腋动静脉经过腋窝,骨折端严重移位时可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肱骨外科颈骨折系指在肱骨解剖颈下2—3cm,相当于肱骨大、小结节狭窄的下部,在肱骨干的交接处发生的骨折。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肱骨外科颈骨折多因直接暴力引起。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壮年或老年人多见,偶尔见于儿童。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病理 根据外力打击的情况不同,骨折可分为: 1.裂纹骨折:肩部外侧受到直接暴力,造成大结节骨折合并肱骨外科颈裂纹骨折。 2.外展型骨折:由间接暴力造成,骨折近段内收,远段外展。骨折远段外侧的骨皮质嵌插于骨折近端内侧或两骨折端重叠移位,远端位于近端的内侧,形成向内成角畸形。 3.内收型骨折:较少见,亦因间接暴力造成。因外力使骨折近段外展,骨折远段内收。骨折远端与近端的外侧嵌插或重叠移位于骨折近端的外侧,形成向外成角畸形。 4.骨折合并脱位:骨折后由外力的继续作用,除引起骨折外,还会将肱骨头从关节腔内推出,造成骨折合并脱位。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肱骨外科颈骨折诊断标准:
1.多见于老年或青少年;多由间接暴力引起。
2.局部疼痛、肿张、压痛,可有淤斑,肩部功能受限。
3.X线正位摄片,必要时加摄胸使位片。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受伤史。
症状
体征 1.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
2.患肢不能动,一手托患肢,局部有压痛,肩关节活动障碍。
3.可触及骨擦感,异常活动不明显。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根据肩部正、侧位X线可确诊。至于肱骨头有无旋转、嵌插、前后重叠移位畸形,需摄肱骨头颈处腋位x线片,以确定骨折断端向前成角等情况。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优:局部不痛,患肩活动基本正常或后伸正常,反前屈、外展、上举与内外旋转差15°以内,X线片显示解剖对位或近乎解剖对位者。
良:局部轻痛,患肩活动差16°~30°,X线片显示对位差1/3者。
尚可:局部轻痛,劳累后加剧,患肩活动差31°~45°,X线片上对位差1/3~1/2者。
差:局部持续疼痛,其他指标不能达到上述要求者。
预后
并发症 肱骨外科颈骨折常是肩关节脱位的继发骨折。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可能有腋神经损伤
西医治疗 根据骨折的类型确定治疗方法。由于该骨折靠近关节,界于松质骨与皮质骨之间,容易愈合,但骨折后由于血肿机化易与附近软组织粘连,发生肩关节僵硬、要求早期活动。
单纯裂隙骨折无需固定,用三角巾悬吊上肢于肩关节中立位2—3周即可。尽早活动肩关节。
外展、内收型骨折无移位者(或断端嵌插、年老体衰骨折无移位者)不必复位,仅作局部外固定即可。用局部夹板超关节固定,以利于骨折修复,减少疼痛。
内收型不稳定的骨折,可用牵引床外展前屈持续牵引法。但在牵引期间不能作肩关节活动,防止发生移位。
目前,对移位明显的肱骨外科颈骨折在局麻下手法复位,术后给肩关节夹板固定,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可以体现"动、静结合"的原则,早期锻炼。
对于手法复位不理想,或固定不稳;仍有移位者,可考虑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克氏针作交叉内固定。不论是内收型或外展型的均可采用肩关节前侧入路,作一个较大的三角肌胸大肌切口,显露肩关节。瘦弱的病人不须从锁骨上分离三角肌前缘作复位与内固定,只要将肩关节外展70°~90°,将三角肌前面向外、向上拉开,将胸大肌及头静脉向内牵开,即可显露骨折局部,注意有无肱二头肌腱挟于骨折间隙内,影响复位,直视下进行复位,同从肱骨外侧用骨圆针,进行交叉固定,或者用螺丝钉进行固定,并观察固定后骨折处的稳定程度。术后给以外展位固定。三月后考虑拔除内固定,儿童可在6周后拔除内固定,作功能锻炼。

中医治疗 根据不同类型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主张解剖对位,手法复位和固定相结合。对无移位的裂纹骨折或嵌插骨折,仅用三角巾悬吊患肢1~2周即可开始活动。有移位的根据骨折类型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一、复位手法
(一)外展型骨折:首先嘱病人坐位或卧位均可,必要时可以给局部麻醉。一助手首先做纵轴牵引,外展、顺势牵引,另一助手作对抗牵引,待重叠移位完全纠正后,术者两拇指抵住骨折近端外侧,其余四指环抱骨折远端之内侧,即将骨折远端向外牵拉,此时助手将病人肘部内收即可。
(二)内收型骨折:同样嘱其坐位或卧位均可,必要时给以局麻。
1.外展过顶法:首先让两助手作对抗顺势牵引,前臂置于中立位,待重叠移位纠正后,术者两拇指压住骨折部向内推,其余各指使骨折远端外展,助手牵引下将上臂外展,使之复位。如有向前成角畸形,术者双手拇指置于骨折部的前侧向后按压,其余各指环抱于骨折远端向侧略向前移,助手在牵引下徐徐向上抬举上臂,以矫正向前成角畸形。如向前成角畸形过大,助手还可继续将上臂上举过头顶,此时术者立于患者前外侧,用两拇指压住骨折远端,其余各指由前侧按住成角突出处,如有骨擦感,断端相互抵触,则表示成角畸形矫正。
2.过度外展复位法:患者平卧,患肢外展,术者坐于患者外上方的凳子上,双手持握患肢前臂及腕部,将患肢稍向前屈。并利用一足踩于患肩前上方作为支点,牵引外展的患肢,以矫正重叠移位。然后逐步加大外展角度,以矫正向外成角畸形及向前成角畸形,但不要操之过急,以免损伤腋部神经、血管。
(三)合并关节脱位:
1.先整复骨折,再整复脱位。患者平卧,患肢外展,顺势拔伸牵引10~20分钟,术者两拇指自腋窝将肱骨头前下缘向上、向后、向外推顶,其余各指按住近肩峰处以作支点,使肱骨头纳入肩关节盂而复位。如果骨折端仍有侧方或成角移位,可作捺正手法矫正之。
2.先整复脱位,再整复骨折。方法与上方法基本相同,先将肱骨头推入关节盂内,再按内收或外展骨折而给以复位。
二、固定方法:可采用上臂超肩关节夹板固定,用柳木板或杉树皮制成夹板四块。长夹板三块,下达肘部,上端超过肩部,柳木板可在上端钻小孔,系以布带结,杉树皮夹板则不宜钻孔,但应超过肩部3~4cm,以便作超肩关节固定。短夹板一块,由腋窝下达肱骨内上髁以上,夹板的一端用棉花包裹,呈蘑菇头状,做成蘑菇头状大头垫夹板。固定时,在维持牵引下,术者捏住骨折部保持复位后位置,并将棉垫3~4个,放于骨折部的周围,三块长夹板分别放在上臂前、后、外侧,短夹板放在内侧。内收型骨折,内侧夹板大头垫应放在肱骨内上髁的上部;外展型骨折,大头垫应顶住腋窝部。有向前成角者,在前侧夹板下相当于成角突出处放一平垫;内收型骨折者,在外侧夹板下相当于成角突出处放一平垫、外展型骨折者,则在外侧夹板下相当于肱骨大结节处放一平垫。对于合并肩关节脱位者,夹板和固定垫的放置位置应与内收型的相同。先用三条横带在骨折部下方将夹板捆紧,然后用长布条超过三块超关节夹板顶端的布带环;作环状结扎,再用长布带绕至对侧腋下,用棉垫垫好后打结,以免压破腋下的皮肤。夹板固定后,应注意观察患肢血运和手指情况,及时调整夹板的松紧度。并要抬高患肢,夹板固定时间须4~5周后拆除夹板。
三、药物治疗:初期患肢肿胀、疼痛较重,治宜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内服可选用和营止痛汤。若瘀肿较甚者可加用三七、茅根等。外敷消瘀止痛药膏。中期瘀肿呈消而未尽,骨尚未连接,治宜和营生新,接骨续损,内服可选用生血补髓汤,或服伤二方。外敷接骨膏或接骨续筋药膏。后期不必内服中药,以练功活动为主,可用中药外熏,按摩以利肩关节功能的康复。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我国早在元代对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分类和治疗就有一定的认识,如李仲南著《永类钤方·二十二卷》就已将此骨折分向前、向后、向内成角三种类型,并介绍采用布袋悬腕于胸前或背后以矫正骨折的向前或向后成角的固定方法,以及采用内收患肢以矫正骨向内成角的整复方法。明代《普济方·折伤门》及《证治准绳·疡医》均有类似的记载。在病因病机上也认为是由跌闪倒地时受伤而致,与受伤时的上臂方式(外展或内收)有关系,位置不同,发生的骨折类型亦不同。
相关文章
 为什么小便问题要从肺上论治?
 第四节 乏特氏(Vater)壶腹周围癌
 婴儿咳喘湿疹
 针刺风市穴治疗急性咽痛的个人体会 转帖
 腹壁肚脐左侧实质性包块
 综合治疗足跟痛!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