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fracture of greater tuberosity of humerus |
拚音 | GONGGUDAJIEJIEGUZHE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骨折、骨损伤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肱骨大结节因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所致骨折。骨折定义详见“骨折”条。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可造成骨折,直接暴力多呈粉碎型,也可受肩袖肌腱突然牵拉而产生撕脱骨折,骨折块小,多为撕脱骨折,常在肩关节前脱位或肱骨外科颈骨折时合并发生。肱骨大结节骨折有移位和无移位之分。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肱骨大结节骨折多见于成人。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临床上常见的类型:①无移位的大结节粉碎骨折;②无移位的大结节撕脱骨折;③有移位大结节撕脱性骨折;④大结节骨折合并外科颈骨折;⑤大结节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在大结节骨折的同时往往软组织损伤亦较重,其预后多并发有粘连和长期疼痛。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肱骨大结节骨折诊断标准: 1.受伤史。 2.局部肿胀、疼痛、肩关节功能障碍。 3.局部有压痛,可扪及骨擦感及异常活动。 4.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移位与无移位。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受伤史。 |
症状 | |
体征 | 伤后肱骨大结节处疼痛、肿胀、肩关节功能障碍,尤以外展、外旋为甚,且活动时疼加重。局部压痛明显,有移位者可扪及异常活动和骨擦感。合并脱位者,有畸形。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移位与无移位。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1.肱骨外科颈骨折,拍X线片可明确。 2.肩关节脱位,有畸形和弹性固定。 3.肩袖损伤:有痛、肿胀、功能障碍,但拍X线片可见骨质结构正常。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1.近愈:对位及固定良好。 2.治愈:骨折愈合,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
预后 | |
并发症 | 常可合并肩关节脱位或肱骨外科颈骨折。 |
西医治疗 | 无移位的大结节骨折,仅用三角巾悬吊患肢即可,疼痛减轻后在三角巾内作摆动运动,约一周开始自主活动,逐步扩大运动幅度。必要时辅以理疗,4周后可随意活动,并作关节活动度练习及肩带特别是三角肌的肌力练习。 对有移位的,可在局麻下行手法复位后用外展支架以维持固定。单纯大结节骨折折块移到肩峰下时,手法复位困难,应切开复位,用螺丝钉固定。因肩关节脱位并发之大结节骨折,骨折块每随脱位之整复而一并复位。因外科颈骨折并发大结节骨折多无移位,无需治疗;有移位者,可采用切开复位螺丝钉内固定。并早期进行练功活动,防止肩关节僵硬。 |
中医治疗 | 一、复位手法:取坐位或仰卧位,在局麻下进行整复。术者立于患侧,一手握住患侧肘部,将患肢徐徐外展、外旋,另一手置于患肩,拇指顺岗上肌、岗下肌自内向外推按,至肩峰下时将向上向内移位的大结节向外向下用力按压,使之复位。合并肩关节前脱位的大结节骨折,在整复肩关节脱位后,大结节也多可自行复位。 二、固定方法:复位后,用外展支架固定肩关节于外展、外旋位,4周后去除外固定。 三、练功及药物治疗:见“肱骨外科颈骨折”条。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