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骨盆骨折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fracture of Pelvis
拚音 GUPENGUZHE
别名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骨折、骨损伤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发生于骨盆骨、骺板和关节的连续性中断称为骨盆骨折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常见骨盆损伤的原因为:①侧方或前后方挤压伤②肌肉强烈收缩,引起撕脱骨折,③直接暴力致伤。
中医病因 骨盆骨折多由强大的直接外力所造成,骨盆左右侧面或前后面被驰行车辆或倒塌重物挤压,是最常见的外伤,间接暴力如肌肉骤然猛力收缩偶而可引起有肌肉附着的骨盆突起处撕脱骨折,如髂前上、下棘和坐骨结节等,骶骨或尾骨受到直接暴力,如下楼梯滑落,后仰位摔在台阶或地面上时,可以引起骨折或脱位。 根据骨折部位和产生后果的不同、骨盆骨折可分为下列三种类型:①骨盆边缘骨折。这类骨折不影响骨盆的完整性,病情较轻。②骨盆环单弓断裂无移位骨折。这类骨折影响到骨盆环,但未完全失去连接,基本保持环状结构的完整。③骨盆环双弓断裂,移位骨折。这类骨折均由强大暴力引起,多为挤压伤。由于骨折移位和伴有关节错位,而致骨盆环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不但导致功能的严重障碍,而且常损伤盆腔内脏器或血管、神经,产生严重后果。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骨盆上与腰椎相连,下借髋臼与下肢骨骼相连,身体的重量由躯干向下经骨盆传达至下肢,骨盆由骶骨、尾骨和两侧髋骨、髂骨、耻骨和坐骨接连而成,形如漏斗,两髂与骶骨构成骶髂关节;髋臼与股骨头构成髋关节;两侧耻骨借纤维软骨构成耻骨联合;关节均有坚强的韧带附着。 骨盆环有两个负重主弓,站位时,重力线经骶髂至两侧髋关节,称骶股弓;坐位时,重力线经骶髂关节至两侧坐骨结节,称骶坐弓。另外,两个副弓起到约束作用,一个经耻骨体及耻骨上支,可防止骶股弓分离;一个经耻骨下支及坐骨下支,支持骶坐弓,副弓比较薄弱,容易发生骨折。主弓有骨折时,副弓大多同时骨折。
中医病机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骨盆骨折诊断标准:
1.多为强大暴力挤压伤引起,也可因肌肉强烈收缩造成撕脱骨折或直接暴力引起骶尾骨骨折。
2.局部疼痛、肿胀或皮下淤斑血肿形成。疼痛广泛,压痛显著,翻身困难,移动下肢时疼痛加剧。骨盆挤压分离试验阳性。髂骨部、耻骨或耻骨联合处可触及骨折端。骶尾部骨折或脱位者肛门指诊有触痛。
3.常伴有严重合并症,如腹膜后有巨大血肿时可伴休克,并有腹痛、腹胀或腹肌紧张,要与腹腔内出血鉴别;注意有无尿道、膀胱、直肠、神经及其他内脏损伤。
4.X线摄片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及移位情况。
西医诊断依据 骨盆骨折的诊断应首先了解受伤时间暴力性质及伤后处理情况。因为骨折多由强大暴力引起,常并发其他部位损伤,故需注意有无休克,胸、腹、颅、脑及骨盆腔脏器和人血管损伤及其他部位的多发骨折等。疑有腹部脏器损伤,需要时应作腹腔穿刺。有泌尿系损伤时,作尿常规检查等,必要时留置导尿管。骨折局部有疼痛、压痛、肿胀、淤血和畸形。有移位的骨盆环两处以上骨折常有患侧下肢短缩,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
发病
病史 有外伤史。
症状
体征 一、无损于骨盆环完整性的骨折
1.骨折部疼痛,肿胀,局部压痛明显。
2.患侧下肢活动受限。
3.有时可触及骨折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二、骨盆环一处骨折
1.骨盆前侧或后侧疼痛。骨折部压痛明显。
2.患者不能站立,行走。
3.骨盆分离或挤压试验(+)。
三、骨盆环两处以上断裂骨折
1.骨盆前侧或后侧疼痛,活动受限,骨折部压痛明显。
2.患者不能站立及行走。
3.骨盆分离及挤压试验(+)。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摄骨盆前、后位x线片,骶尾部骨折脱位在侧位片上容易显示。需要时摄骨盆斜位片。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骶髂关节半脱位进行鉴别,骶髂关节半脱位患者,局部有疼痛。肿胀,不能坐立及翻身,骨盆挤压及分离试验(+),这与骨盆骨折不易鉴别,但骶髂关节半脱位有髂骨略向后及中线偏移,髂后上棘比对侧隆起,骶髂关节局部有压痛,"4"字试验阳性等体征,拍骨盆X线片可以确诊。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1.近愈:骨折脱位对位满意,后腹膜血肿稳定,排尿功能恢复,疼痛消除,功能部分恢复。
2.治愈:骨折愈合,合并症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预后 严重的骨盆骨折,除影响负重功能外,常可伤及盆腔内脏器或血管神经,尤其大量出血会造成休克,管腔脏器破裂可造成腹膜炎,危及生命,因此应引起重视。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一、无损于骨盆环完整性的骨折
1.对症处理。
2.卧床休息3~4周。
二、骨盆环一处骨折
1.卧床休息4~6周。
2.对症处理。
3.严重者手法复位,骨盆夹板固定。
三、骨盆环两处以上断裂骨拆
1.卧床休息。
2.手法复位,根据骨折类型而用不同的手法进行复位。骨盆夹固定。
3.双下肢骨牵引及骨盆悬吊复位。
4.应用外固定器复位与固定。在两侧髂骨嵴上面经皮穿入三根25mm不锈钢针,使之进入髂骨内外板之间,深约6~7cm,针距1.5cm,针尾留在皮外;两组钢针各自用一固定夹子固定由连接在带有反正螺旋扣能调节的外固定器上,然后根据X线光片所示骨盆骨折变形及移位情况,在牵引下矫正骨盆骨折向上移位,调节外固定器横杆,利用其加压及撑开的作用。纠正骨盆的内翻内旋及分离畸形,然后拍片,证实复位满意后,旋紧架上各固定部分,以维持复位与固定。
5.手术治疗:采用手术切开复位,用改形钢板螺丝钉,加压螺丝钉等内固定方法。对陈旧性后遗骶髂关节不稳者,经长期保守治疗无效,疼痛严重,可行骶髂关节融合术。
中医治疗 一、复位手法
(一)骨盆边缘骨折一般无需复位,卧床休息3~4周即可,尾骨骨折脱位,术者右手戴手套,食指伸入肛门内扣住向前移位的尾骨下端,同时拇指按压骶骨下端,两指同时用力提按,将骨折远端向后推即可复位。
(二)骨盆环单弓断裂,无移位骨折一般无需整复,卧床休息3~4周即可。
(三)骨盆环双弓断裂移位骨折
1.双侧耻骨上下支与坐骨上下骨折:整复时患者仰卧屈髋、助手把住腋窝向上牵拉,术者双手扣住耻骨联合处,将骨块向前下方扳提,触摸耻骨联合之两边骨折端平正时,已稳定。整复后,术者以两手对挤髂骨部,使骨折端嵌插稳定。
2.髂骨骨折合并耻骨联合分离:患者仰卧,上方助手把住腋窝向上牵引,下方助手握住患肢踝部向下牵引,同时逐渐内旋,术者立于患侧,一手扳住健侧髂骨翼部,一手向前下方推按骨折块,触摸耻骨联合平正无间隙,是已复位。
3.耻骨或坐骨上、下支骨折同侧骶髋关节脱位:患者仰卧,上方助手把住腋窝向上牵引,下方助手握伤肢踝部向下牵引并内旋,术者立于患侧向下推按髂骨翼测量两侧髂嵴最高点在同一水平时,再以对挤手法,挤压两髂翼及两髋部,使骨折互相嵌插,触摸骨折处无凹凸畸形,即已复位。耻骨联合分离并一侧骶髂关节脱位之复位手法与此基本相同。
二、固定方法
骨盆边缘骨折,无需复位。骨盆环单弓断裂无移位骨折,可用多头带及弹力绷带包扎固定,4周解除固定。骨盆环双弓断裂有移位骨折,必须给予有效的固定和牵引。对于双侧耻骨上下支和坐骨上下支,一侧耻骨上下支或坐骨上下支骨折伴耻骨联合分离者,复位后可用多头带包扎,或用骨盆兜带将骨盆兜住,吊于牵引床的纵杆上固定4~6周即可。对于髂骨骨折合并耻骨联合分离,耻骨上下支或坐骨上下支骨折伴同侧骶髂关节脱位,耻骨联合分离并一侧骶髂关节错位者,复位后多不稳定,除用多头带固定外,患肢常需用皮肤牵引或骨骼牵引,床尾抬高。如错位严重则行骨牵引,健侧需上下石膏裤,作反牵引,6~8周即可去牵引。
三、练功活动未损及骨盆后部负重弓者,伤后第1周练习下肢肌肉收缩及踝关节伸屈活动,伤后2周练习髋膝关节伸屈活动,3周后可扶拐下地活动。如骨盆后弓损伤者,牵引期间应加强下肢肌肉收缩锻炼及踝关节活动,解除固定后,应抓紧时间进行功能锻炼。
四、药物治疗按损伤三期分期辨证治疗,早期应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方选复元活血汤或活血止痛汤。如伤后肠胃气滞、腹胀纳呆、呕吐、二便不通者,治宜活血顺气,通经止痛,可选用顺气活血汤或大承气汤。中期可选以续筋接骨为主,内服接骨丹。后期应以补肝肾、养气血,舒筋活络为主,可选用生血补髓汤、健步壮骨丸等,并用活血止痛散水煎外洗。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二物烧发散(《千金》卷五)
 秘传熏洗方(《松崖医径》卷下。)
 牵牛子丸(《圣济总录》卷一三六。)
 请问这些是不是真正的旱半夏
 关防风的识别
 痢论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