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fracture of patella |
拚音 | BINGUGUZHE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骨折、骨损伤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发生于髌骨的骨折称为髌骨骨折。骨折定义详见“骨折”条。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髌骨骨折可由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所致,以间接暴力多见。直接暴力多因外力直接打击在髌骨上,如撞伤。踢伤等,骨折多为粉碎型,亦可为横断骨折。间接暴力多由于股四头肌猛力收缩,所形成的多为牵拉性损伤。如突然滑倒时,膝关节半屈曲位股四头肌骤然收缩,牵拉髌骨向上,髌韧带固定髌骨下部,而股骨髁部向前项压髌骨,形成支点,三种力量同时作用造成骨折。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髌骨骨折以40—59岁之间较多见,儿童极少见。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多数由间接外力造成,如行走站立不稳或摔倒时,膝关节呈半屈曲位,股骨髁抵住髌骨,股四头肌突然猛烈收缩,引起横型骨折伴股四头肌扩张部和关节囊撕裂。上骨片受股四头肌牵拉,发生向上移位;下骨片受髌韧带附着,可呈向前旋转移位。直接外力引起者较少,常致粉碎型(或星型)骨折,股四头肌扩张部和关节囊可无撕裂或呈局限性撕裂,骨折常无显著移位,可伴有膝前部皮肤挫伤。按骨折线形状分为横型、粉碎型(或星型)、纵型和边缘骨折。横型骨折可位于上极、中部或下极。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髌骨骨折诊断标准: 1.多由跪倒时,股四头肌猛烈收缩引起,也可因直接暴力引起。 2.膝部肿胀、压痛、血肿和皮下瘀斑;早期可扪及骨折横形凹陷。 3.膝关节不能主动伸直,也不能屈膝。 4.X线摄片可明确骨折类型及移位程度。 |
西医诊断依据 | 有明显外伤史,局部压痛,移位骨折,可触及骨断端间隙较易诊断。骨折无移位时,局部症状较轻,患者仍能主动伸直膝关节,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凡疑有纵型或边缘骨折时,应作轴心位摄片。 |
发病 | |
病史 | 有明显外伤史。 |
症状 | |
体征 | 骨折后关节内大量积血,髌前皮下瘀血、肿胀、严重者皮肤可发生水泡。移位的骨折,可触及骨折线间的空隙。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髌骨正侧位片可证实。对可疑髌骨纵形或边缘型骨折,须拍轴位片证实。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边缘骨折应与骨折不愈合和副髌骨相鉴别,后者常为双侧性,位于髌骨外上缘,边缘整齐光滑。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优:膝关节伸屈正常,或伸正常,屈差15°以内,步行如伤前,姿态正常,无症状,双腿或单腿都能蹲下起立,能上下台阶,股四头肌无明显萎缩或轻度萎缩,能胜任原工作者。 良:膝关节伸正常,屈差16°~30°,不能走长路,上下台阶及步行时稍有酸痛,蹲下稍有困难,股四头肌有萎缩,仍能坚持原工作者。 尚可:膝关节自动伸直差5°~10°,屈曲正常,蹲下起立稍有困难,或伸直正常,屈差31°~45°,蹲下有明显困难,股四头肌明显萎缩。步行时患膝易乏,不能快步,有滑倒感,上下台阶需依靠扶手者。 差:不能达到上述标准者。 |
预后 | 本病的后遗症是患者经常主诉局部轻度不适。股四头肌萎缩和肌力减退也较多见。尤其在切除全部髌骨后,在上楼和下坡动作时,感觉患肢力量减退,并常见肌腱骨化形成。骨折整复不良或切除部分髌骨所引起的骨片旋转,易产生骨性关节炎。膝关节粘连常由外固定时间较长和缺乏早期锻炼造成。膝关节经过较长时期锻炼,膝屈曲活动度仍受严重限制时,可作关节粘连松解和支持带切断术。髌骨中部横型骨折1—2个月后,X线片可显示上骨片密度阴影相对增加,为缺血性坏死征象。至损伤2—3个月后,上下两骨片密度阴影差异最为显著。至6个月后,此征象消失,患者常无临床症状。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恢复伸膝装置和整齐的关节面,尽量缩短外固定时间,加强功能锻炼。具体方法有: ①石膏或抱膝固定法:适用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抱膝固定法也适用于老年人或全身情况不良的移位骨折。但应先作手法推挤复位,再用抱膝圈或井字形绷带结扎固定,用长夹板固定膝关节于伸直位。待疼痛减轻后,开始锻炼股四头肌收缩。约3周后,可起床练习行走。 ②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此法最合乎恢复膝关节的解剖和生理,疗效最好。适用于横型骨折。可用钢丝作环绕固定、纵向或横向穿孔固定和螺丝钉等内固定,并需修补股四头肌扩张部,如用双股钢丝各呈横向穿过上下两骨片,再分别环绕对侧骨片作固定,可不必再用外固定。钢丝压缩固定法(即张力带钢丝固定)先用骨圆针两根作纵向内固定,再用钢丝越过髌骨前面,环绕骨圆针结扎固定。手术后不需外固定。 ③髌骨部分切除术:适用于上极或下极骨折,切除较小的上极或下极骨片后,将股四头肌腱或髌韧带残端与骨断端缝合。为防止骨片旋转,应使股四头肌腱或髌韧带靠近骨断端的关节面,并修补股四头肌扩张部。Scapinelli对中部横型骨折需作部分切除时,主张切除上骨片,由于此骨片可能产生缺血性坏死。 ④髌骨全部切除术:适用于严重粉碎型骨折。切除髌骨后,将股四头肌腱作倒置的V形切开,向下翻转肌腱片作缝合,再修补股四头肌扩张部。髌骨不愈合伴分离移位引起膝伸直功能困难者,亦可作全部切除术,疗效较其他手术法优越。 ⑤单纯修补股四头肌扩张部手术:适用于横型骨折。钢丝经皮缝合法,由四个皮肤针孔,将钢丝导入皮下,环绕髌骨周围作内固定。 |
中医治疗 | 一、手法整复: 患者取仰卧位,膝伸直,术者站于患侧,一手拇指及食指、中指捏挤远端向上推,并固定之。另手拇、食、中指捏挤近端上缘的内、外两侧向下推挤,使骨折断端接近并对位。若用手指触摸髌骨前面不平整或X线透视有前后残余移位时,可再用一手拇、食指固定下陷的一端,另一手拇、食指挤按向前突出的另一端,使之对齐。对位满意后,即可固定。 二、固定: (一)石膏托或管形固定:此法适用于无移位髌骨骨折,不需手法复位,抽出关节内积血后包扎。用长腿石膏托或石膏管形固定患肢于伸直位3~4周,在此期间练习股四头肌收缩,去除石膏后练习膝关节屈伸活动。 (二)抱膝圈固定:无移位或移位不多(分离移位不超过0.5cm)者可用此法。因骨折容易整复,比较稳定,用绷带量好髌骨轮廓大小、作成圆圈,缠好棉花,用绷带缠好外层,另加布带四条,各长60cm。后侧垫一托板,长度由大腿中部到小腿中部,宽13cm、厚1cm,板中部两侧加上固定用的螺丝钉。骨折经整复满意,置患膝于托板上,膝关节后侧及髌骨周围衬好棉垫。将抱膝圈套于髌骨周围。固定带分别捆扎在后侧托板上。若肿胀消退,则根据消肿后髌骨轮廓大小、缩小抱膝圈。继续固定至骨折愈合。 (三)髌骨爪固定:分离移位较明显的髌骨骨折,可采用髌骨爪(抓髌器)固定,疗效颇为满意。 三、功能锻炼:详见‘康复’栏。 四、辨证用药:遵循骨折后三期辨证用药原则,同股骨骨折。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整复后,应在有效固定下尽早进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及踝、趾关节屈伸二周,然后开始做膝关节被动屈伸,活动范围开始时不要超过15°,第四周起,可嘱患者扶双拐患肢不负重下地步行,逐渐加大活动量。加大的程度,以患者自己不感到疼痛为宜。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