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osteochondrosis of tibial tubercle |
拚音 | JINGGUJIEJIERUANGUBING |
别名 | Osgood-schlatter病,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骨骼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是发生在胫骨结节的骨软骨病。参见“骨骺骨软骨病”条。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好发于14~18岁的男孩,多为双侧发病,大多为喜爱球类、跑跳体育运动的中学生。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本病是由于青少年胫骨结节受到膑韧带的长期、反复、过度牵拉,引起结节的部分撕脱,阻断或减少了髌韧带的血液供应,导致骨突部的骨骺缺血、坏死;后期由于成骨细胞活动的增加,在局部产生骨质增生,胫骨结节明显增大。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见“骨骺骨软骨病”条。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1.起病缓慢,无急性损伤史,但儿童此期间的剧烈活动不可避免。 2.患侧胚骨结节逐渐肿大、疼痛,伸膝乏力或疼痛,上梯下坡,甚至快步行走均可使疼痛加重。 |
体检 | 膝部检查显示胫骨结节增大,并有局限软组织肿胀和压痛。抗阻力下伸直小腿可使疼痛加剧,膝关节被动屈曲时也引起疼痛。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X线检查示骨骺外形不规则,甚至碎块化。邻近结节的胫骨干骺区有局限性模糊。髌韧带附着部前方软组织阴影增大。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本病应与骨髓炎、髌下滑囊炎、骨囊肿或髌韧带撕脱骨折等相鉴别。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本病自限,骨骺骨化后,症状自消,但时间较长。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 1.避免剧烈运动,可缓解或消除症状。必要时卧床休息或拄拐以减轻结节部压力。 2.固定疗法疼痛剧烈者,作膝关节胶布固定,或长腿石膏固定。固定限制膝关节屈曲时间不能少于5周,4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 3.手术治法:成年后有小块骨骺未与结节融合,是长期局部疼痛和压痛的原因,可手术切除结节,良好效果,恢复较快,危险性很少。 |
中医治疗 | 见“骨骺骨软骨病”条。 |
中药 | 见“骨骺骨软骨病”条。 |
针灸 | 见“骨骺骨软骨病”条。 |
推拿按摩 | 见“骨骺骨软骨病”条。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见“骨骺骨软骨病”条。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本病可以预防,且预防重于治疗。应避免训练姿势不准确或运动量过大。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