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急性扁桃体炎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acute tonsillitis
拚音 JIXINGBIANTAOTIYAN
别名 中医:乳蛾,喉蛾,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咽喉科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急性扁体炎是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其主要致病菌,是咽部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中医释名 本病是以发热,喉核急发红肿疼痛,状如乳蛾或蚕蛾为主要表现的咽喉疾病。因其形似蚕蛾而命名,发于单侧者称"单蛾",发于双侧者称"双蛾"。
西医病因 主要细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腺病毒也可引起,有时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
中医病因
季节 春秋季节,气温变化大的季节发病更多。
地区
人群 10~30岁多见,50岁以上少见。
强度与传播 急性扁桃体炎可传染他人,甚至传染性很强,主要由飞沫传染、潜伏期约2~4天,在集体生活人群中、部队、工厂、学权等偶见暴发性流行。
发病率 据统计发病率约占耳鼻咽喉门诊病人的3%~6%。
发病机理 病原体在正常人咽部和扁桃体窝内部存在,在人体防御能力正常时它们不引起疾病。只有受凉、潮湿、过度疲劳,某些有害气体刺激等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这些病原体才开始大量繁殖而引发急性炎症。
中医病机 本病多因素体肺胃积热,加之起居失常,卫外失固,风热邪毒乘虚由口鼻而入,与气血搏结于喉核(即扁桃体),发为红肿疼痛。
病理 表面粘膜充血肿胀,小窝内上皮糜烂,扁桃体内发生多核细胞浸润,充血、有脱落的上皮细胞、脓细胞及细菌,因而小窝开口处有黄白色脓点,渗出物较多,脓点融合成片形成假膜。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多次发作后表面常遗留瘢痕。按其病理变化过程可分为急性卡他性和急性化脓性二种,急性扁桃体炎与急性咽炎同时存在,只是表现的重点不同,因此诊断急性咽炎时则扁桃体炎表现较轻,而诊断急性扁桃体炎时则咽炎表现较轻。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本病总属热证、实证,辨证要点在于区分热邪在表还是在里,一般初起伴有寒热者,多属表热证,两三日后但热不寒者,多属里热证。在表者轻,在里者重。
1.风热袭肺
证候:咽痛,吞咽时加重,喉核红肿,发热恶寒,口渴,或有咳嗽、鼻塞、头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辨析:①辨证:本证见于急性扁桃体炎的初期,以咽痛、喉核红肿,发热恶寒、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为辨证要点。②病机:风热邪毒由口鼻而入,与气血搏结于喉核,则咽痛、喉核红肿;正邪相争于表则寒热并见;热灼津液则口渴;肺经受邪,宣降失常则咳嗽、鼻塞、头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皆风热在表之象。
2.肺胃热
证候:咽痛剧烈,可放射至耳部,吞咽困难,喉核红肿,表面有黄白色脓点,壮热不寒,口渴,咳痰黄稠,口臭,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厚,脉洪数。
辨析:①本证见于急性扁桃体炎的极期,以咽痛、喉核红肿有脓点、壮热不寒、便秘尿黄、苔黄厚、脉洪数为辨证要点。②病机:风热邪毒在表而失治误治,致热毒由大阴肺经顺传入阳明胃经,肺胃炽热,上蒸咽喉,灼腐肌膜,则咽痛剧烈,喉核红肿并见脓点,邪热在里则壮热不寒;热灼津液则口渴;肺经有热、炼津成痰,则咳痰黄稠;胃腑积热则口臭、便秘、尿黄、舌红、苔黄厚、脉洪数皆里热炽盛之象。
西医诊断标准 1.咽痛、吞咽不利,甚至吞咽困难。
2.双侧扁桃体红肿、表面或有黄白色点状渗出物,或覆有黄白色伪膜,但不超过扁桃体范围,易拭去,不遗留出血创面,两侧下颌角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
3.有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
4.血液检验为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1.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因为病变较轻,炎症仅限于扁桃体表面粘膜,隐窝内及扁桃体实质内无明显变比;所以症状亦较轻。似急性咽炎,全身表现有低热,疲劳、食欲欠佳等。局部表现咽痛,见扁桃体及舌腭弓、咽腭弓允血、水肿。扁桃体不明显肿大,表面无明显渗出物。
2.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炎症从扁桃体隐窝开始,很快进入扁桃体实质,因此扁桃体明显肿大,隐窝内充满脱落上皮、脓细胞、细菌等渗出物,严重时化脓、发病很急:全身症状重、发热、畏寒、食欲不振,体温可升至38℃~40℃。局部表现咽痛明显,甚至饮食,语言困难。咽痛可向耳部放射。有时感到转头不便,下颌角淋巴结肿大。幼儿高热可引起呕吐抽搐、昏睡,检查扁桃体明显肿大、充血、化脓,甚至脓点连成一片,形成假膜。但假膜仍在扁桃体上不超出扁桃体范围,擦去假膜时表面不出血,当扁桃体实质内化脓时,扁桃体表面呈黄白色突起。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1.咽白喉:幼儿多见,起病较缓,咽局部症状较轻,而全身中毒症状较重,如面色苍白、脉细弱等。咽部假膜范围广,不只限于扁桃体上,去掉假膜时易出血,不易剥脱,假膜涂片查找白喉杆菌。
2.奋森氏咽峡炎:发病较缓,全身症状不明显,扁桃体假膜有臭味,易拭掉,假膜下有溃疡面,取假膜涂片可找到奋森氏螺旋体及梭形杆菌。
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性咽峡炎,发病急,小儿多见,一侧扁桃体红肿,伴全身淋巴结肿大,白血球明显增高,单核细胞可达40%~80%,异常淋巴细胞占白细胞总数10%以上。
4、白血病或粒性白细胞缺乏症时,扁桃体处可出现溃疡性病损,表面覆灰白色或暗红色伪膜。患者除有咽部病变外,常有高热、衰弱等全身症状,经抗炎治疗,不能收效或病情反见加剧。对可疑者,应进行血液检查,以便及时确定诊断。
5、猩红热性咽炎:发病急,2~5岁儿童多,恶心高热,扁桃体上有黄白色假膜,颈部及全身有猩红热皮疹。
中医类证鉴别 1·白喉:全身症状明显,但体温升高不甚,喉痛较轻,假膜呈灰白色,常超出扁桃体范围,与其下粘膜粘连甚紧而不易拭去,如勉强擦拭,则露出易出血之粘膜溃疡面,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找到白喉杆菌。
2·烂喉丹痧:高热恶寒,有皮疹,可见杨梅舌,咽部粘膜弥漫性深红色充血,软腭点状瘀血,扁桃体上假膜黄灰色易拭去,其下粘膜紫红色,不出血,可有全身臖核肿大。
3·喉关:症状较之更重,脓肿范围较大,常超出扁桃体,甚至影响呼吸、吞咽。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①:一周内扁桃体红肿完全消退,咽痛消失,体温正常。②血液检查为血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
2.好转:①扁桃体红肿及咽痛减轻、体温下降。②血液化验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有所下降。
3.无效:局部和全身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预后 若失治误治,则热邪循经传里,导致阳明实热的重证,治疗得当,本病一般预后良好。
并发症 局部并发症:急性扁桃体炎时,若感染较重或隐窝口引流不畅,炎症可侵及扁桃体周围间隙,并发扁桃体周围炎或脓肿;全身并发症有风湿热、急性肾炎、心肌炎、急关节炎等。
中医认为可并发心瘅、心痹、皮水、三痹等病。
西医治疗 1.一般状态的恢复:病人要多休息,增加营养,进流质易消化食物,多饮水、通大便、适当的用止痛解热药。
2.抗生素的应用:急性扁桃体炎多由链球菌感染,因此青霉素为首选抗生素,也可用其他广谱抗生素。一般青霉素用量80万u肌肉注射,每日2次即可,重者可静脉点滴460万u,日2次。如考虑可能有病毒感染者可加用抗病毒药物,如吗啉双胍、金刚胺等。
3.局部用复方硼酸液或淡盐水漱口,以清洁咽部,适当用口含片如溶菌酶、金鸡片、金果片等。
4.经常反复急性发作者可行扁桃体切除,尤其引起并发症者更应去掉病灶。
中医治疗 本病系炎热为患,治疗以清热为大法,表热宜疏解,里热宜泻火,此外,若能结合外治,收效更为快捷。
一、辨证选方
1.风热袭肺
治法:疏风清热,利咽消肿。
方药:疏风清热汤(经验方)加减。荆芥10g,防风10g,银花15g,连翘15g,黄芩10g,赤芍15g,牛蒡子10g,桔梗10g,甘草6g,桑白皮15g,玄参15g,浙贝10g,天花粉25g。若发热较高,喉核肿痛较甚,亦可选用普济消毒饮(《医方集解》):黄芩10g,黄连10g,牛蒡子12g,薄荷6g,连翘15g,陈皮6g,僵蚕10g,马勃10g,板蓝根30g,玄参15g,甘草6g,升麻10g,柴胡10g,桔梗10g。
2.肺胃热盛
冶法:泻火解毒,消肿利咽。
方药:清咽利膈汤(《喉症全科紫珍集》)加减。黄芩10g,栀子10g,大黄10g,玄明粉6g(冲),荆芥10g,防风10g,银花15g,连翘15g,薄荷6g,牛蒡子12g,玄参15g。若表邪已解,可去荆芥、防风、薄荷;喉核肿痛明显,加马勃、黄连;喉核表面有脓点,加穿山甲皂刺花粉;高热不退,加生石膏知母;体质较弱者,大黄可减为6g,并去玄明。
二、、其他疗法
(一)漱口法
1.鲜土牛膝15g,连根带叶捣烂,煎汤频频含漱。
2.山豆根10g,煎汤频频含漱。如厌其苦,可加甘草1.5g。
3.金莲花7朵,青茶叶少许,泡茶漱口,亦可饮之。
中药 1.清开灵:口服液每次10ml~20ml,每日服3次;注射每次20ml~30ml,加入5%~10%葡萄糖500ml中静脉滴注。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适用于急性扁桃体炎高热不退者。
2.牛黄解毒片:每次服4片,每日3次,儿童酌减。能泄热解毒,用于急性扁桃体炎大便秘结者。
3.六神丸:每次服10粒,每日3次,儿童酌减,孕妇忌服。能清热解毒,利咽止痛。
4.双料喉风散:直接喷入咽喉肿痛处,每日4~6次。能清利咽喉,消肿止痛。
5.复方西瓜霜:用法、功效同上。
针灸 一、.取天柱穴(耳垂向后作一水平线,自风池作一垂直线,相交点即是),慢慢将针捻入2.5cm左右,试探神经之所在,待病人感觉颈项部酸麻沉胀时,即以中等以上的强刺激,不断捻转针柄0.5~1分钟,至病人能忍受为止,10分钟后再以同样手法捻转1次,留针30分钟。
二.取合谷配颊车,平补平泻,重者刺少商。
三、点刺放血
1.取双侧少商、商阳穴,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数滴,血少者可挤压出血数滴,每天1次。
2.在双侧耳后三条静脉中任选一条充盈的血管,点刺放血约0.6ml。
3.取双侧尺泽穴,在穴位处寻找血络,常规消毒,用三棱针快速点刺放血,出血量3ml~5ml为宜,每日1次。
4.三棱针消毒后,用针尖点刺扁桃体,每侧2~4处,出血即可。
四穴位注射:用注射器吸取5%葡萄糖生理盐水6ml,取双侧太冲穴常规消毒,用6号注射针头垂直刺入穴位1寸左右(骨度分寸),待产生酸、麻、胀感并向上放散后,快速推注药液每穴3ml,每日1次,3天一个疗程。
五穴位敷贴:用大蒜茎加雄黄适量,捣烂为泥,将合谷穴部位常规消毒后,敷部分雄黄蒜泥,以无菌纱布覆盖包扎,单侧者取同侧穴,双侧者取双侧穴,一般3~6小时后发泡,发泡较大,用注射器将液体抽出,仍覆纱布,孕产妇及合谷部位有炎症者忌用此法。
六拔火罐:取大椎穴,快速进针2~3mm,不留针,取不易传热之物如桔皮,上豆片等置于穴位,上面放一小酒精棉球,点燃后扣上火罐,留罐10~15分钟。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急性扁桃体炎以链球菌感染为主,西医治疗首选青霉素抗炎,同时用解热镇痛药,酌情加用糖皮质激素,局部闲漱口液清洁口腔。中医治则为清热祛火、解毒防腐,可用疏风清热汤、清咽利膈汤加减,外治可选用珠黄散冰硼散、"青吹口散"吹咽,或用中草药煎汤漱口。中西医结合治疗应在抗生素抗炎的同时,联合应用中药,达到提高疗效,防止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早在宋代已有关于本病的记载,如《咽喉脉证通论》)"其状或左或有,或红或白,形如乳头,故名乳蛾"。清代对本病的认识更为全面,如《咽喉经验秘传》:"乳蛾有双、有单、有连珠者,多因酒色郁结而生,初起一日痛,二日红肿,三日有细白星,发寒热者凶,四日热定,治之,四五日可愈",为区别于慢性扁桃体炎,现代中医喉科一般称急性扁桃体炎为"风热乳蛾"或"急乳蛾"。
相关文章
 新方清咽汤(《喉科家训》卷二。)
 降气止呃
 方舟子与13亿人的医药市场
 矾硫丸(《通俗伤寒论》卷五。)
 兼朴厚朴汤(《千金》卷七。)
 一个病例,请大家发表一下意见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