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颞骨骨折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fracture of temporal bone
拚音 NIEGUGUZHE
别名 中医:耳门骨伤,完骨伤,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骨折、骨损伤,耳科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颞骨骨折是颞骨受暴力所致骨折的总称,是较常见的颅骨骨折,常为颅底骨折的一部分。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颞骨骨折多由交通事故、战伤或颞枕部击伤、坠跌伤等意外所引起。
中医病因 本病多因跌扑、坠堕、撞击、压扎,伤及颞骨而成,为头部外伤的一部分。每多累及耳窍而出现耳衄、耳鸣耳聋眩晕诸症。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由于颅中窝底约2/3为不规则的颞骨所组成,颞骨岩部含有各种孔隙、管道、切迹、气房和迷路腔,且岩部不规则边缘与周围骨连接时缺乏弹性,因此,当外力伤及头部时,由于缺乏缓冲和保护作用,易引起骨折。
中医病机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耳门骨伤
证候:颞枕部受伤后,出现耳鸣耳聋,耳内出血或流出清水样脑脊液,眩晕,严重者有昏迷
辨析:①辨证:有明确外伤史,耳衄、耳聋为本病辨证要点。②病机:跌扑撞击,颞骨骨折,伤及耳内,脉络破裂,故有耳内出血;聪敏失司,故耳鸣耳聋,眩晕;伤及脑膜,可见清水样脑液流出;伤及神明,故有昏迷之症。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诊断依据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X线摄片建立诊断。诊断时必须区别骨折类型,颞骨X线摄片显示骨折线的阳性率仅约50%。CT可明确显示骨折线及其走向。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根据骨折线与岩部长轴的关系,颞骨骨折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①纵形骨折:约占颞骨骨折的70%~80%。骨折缝起自颞骨鳞部,经外耳道后上壁、中耳顶壁及咽鼓管顶壁,沿迷路及颈内动脉管前方达颅中窝的棘孔附近。因此,其主要损害是外耳道皮肤和鼓膜撕裂、中耳结构的损坏,而内耳则极少侵及。②横形骨折:约占颞骨骨折的10%~20%。骨折线起自颅后窝枕骨大孔,横贯岩锥,经颈静脉孔、迷路及内耳道,最终达颅中窝的棘孔和破裂孔附近。因此,其主要损害是耳蜗、前庭及面神经。③混合型骨折:少见,多见于颅骨多发性骨折,颞骨同时有横行和纵行的骨折线,使外耳、中耳及内耳均受损,兼有中耳和内耳的症状。主要有以下临床表现:
1.外耳道出血:多见于纵形骨折,量少,可持续数日。严重出血者较少,约占15%。横形骨折可发生血鼓室,鼓膜呈蓝色。血液亦可通过咽鼓管自口腔或鼻腔流出。2. 听力减退:纵形骨折多发生传导性聋,横形骨折多呈现感音神经性聋。三种类型的岩部骨折均可因中耳腔粘膜撕裂出血引起传导性聋,外力所致内耳的震荡又可有感音神经性聋,因此,纵形或横形骨折均有发生混合性聋的可能。3、眩晕:横形骨折因伤及迷路或前庭神经,常引起严重的眩晕,伴自发性眼震。纵形骨折损害前庭的机会较少,一般无持续性眩晕。4.面瘫:纵形骨折中,面神经损伤约占10%~20%,最常见的损伤部位是近膝状神经节处的面神经水平段,多由于局部压迫、缺血而非神经断裂引起,因此,面瘫常是迟缓发生。横形骨折中,面神经损伤约占50%,且为立即发生,损伤部位通常是在内听道和膝状神经节之间的迷路段。5、脑脊液耳漏或耳鼻漏:多发生于横形骨折中,一般在1~2周内可自愈。6、颅神经受累症状:颞骨骨折除可伤及第、Ⅷ颅神经外,第Ⅱ、Ⅲ及第Ⅵ颅神经也偶可受侵犯。如伤及颈静脉孔,可出现第、Ⅹ及第Ⅺ颅神经受累症状。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颞骨X线片或CT扫描:在两种类型的骨折当中,横形骨折比纵形骨折较易显影,岩部的细微骨折不易显影。患有颞骨骨折的病人应摄冠状位(anter-posterior,APorPA)和侧位体层片,纵形骨折易在侧位断层片上观察到,而横形骨折则在冠状位的断层片上更清晰。CT扫描可同时观察到颞骨和脑内的情况,但对一些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CT扫描有时难以进行冠状位的扫描,对影像学检查未见骨折缝者,尚不能排除岩部骨折,所以诊断应以临床症状和病史为主。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1.颅脑外伤后,应根据病人情况,给以不同处理。如果创伤严重,应与神经外科医生密切协作,抢救病人的生命,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止血,防止休克,观察脑组织损伤症状和生命体征变化等。如病人病情许可,应做详细检查。
2.及时应用抗生素,以防颅内及迷路感染。如有脑脊液耳漏,应密切观察,忌外耳道滴药和填塞,若长时间不愈,可手术修补。对传导性耳聋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可行鼓室探查术。根据病情采用鼓室成形术,以恢复听力。
3.周围性面瘫应根据病变程度做不同处理。如为立即出现的完全性面瘫者,尤其定位试验中流泪试验减少或增多者,只要病情允许,应尽快行膝状神经节以上段或颞骨内全段面神经探查减压、吻合或移植术。如为不完全性面瘫,或外伤后间隔一段时间才出现的面瘫,则可保守治疗观察。然后根据各种电生理诊断情况,如神经兴奋试验、神经电图、肌电图等,决定是否行面神经探查减压术。
中医治疗 耳门骨伤:对本病危重者,应中西医结合全力救治。耳局部处理时应严防染毒。病情较稳定后可按下述选方用药。
治法: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方药:活血止痛汤(《外科大成》)加减。当归10g,苏木末6g,落得打10g,川芎10g,红花10g,乳香10g,没药10g,三七6g,赤芍10g,陈皮10g,地鳖虫6g,紫荆藤10g。耳衄不止者可加仙鹤草白及栀子炭以止血。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如清代吴谦《医宗金鉴》云:"玉梁骨,即耳门骨,其处上即曲颊,下即颊车,两骨之合钳也。耳门内上通脑髓亦关灵明,若垫伤击伤,而有碍于骨肉者,肿痛流血。若伤重内连脑髓及伤灵明,必昏沉不省人事,不进饮食。若再平素气血皆虚,必为不治之证。"又云:"寿台骨,即完骨,在耳后接于耳之玉楼骨者也,若跌打损伤,其耳上下俱肿起,耳内之禁骨有伤,则见血脓水……"。指出本病为危重之证。
相关文章
 心气虚
 十二水
 请老师们进来看看,这些症状该怎么解决?
 41.黄连解
 阳人
 雄黄散(《普济方》卷六十五引《医方大成》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