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genital moniliasis |
拚音 | SHENGZHIQINIANZHUJUNBING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男性生殖器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生殖器念珠菌病主要包括妇女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和男性念珠菌性龟头炎,两者可通过性接触的方式互相传播。已发现男性念珠菌性龟头炎日益增多,可能与不洁性交有关。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可从水果、蔬菜、乳制品、土壤和腐物中检出,也可存在于健康人的皮肤、阴道、口腔和消化道等部位。念珠菌是双相型单细胞酵母菌。在人体中,无症状时常表现为酵母细胞型;在侵犯组织和出现症状时,常表现为菌丝型,从阴道中分离得到的念珠菌85%~90%是白色念珠菌。白色念珠菌是致病性较强的一种念珠菌。一旦机体抵抗力降低或阴道局部环境发生改变时,念珠菌就会大量繁殖,产生病变。所以,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有资料足以说明,性接触可感染和传播念珠菌。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有报告与患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有性接触的男性,其生殖器被感染者达69.4%。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由于不洁性交,外染秽毒,下注阴部。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本病为湿热秽毒下注,其病位在下,病性属实属热,病变范围局限。根据本病为实为热的病机变化,中医辩证以湿热下注型多见。 1.临床表现:阴部皮肤粘膜潮红,湿润,刺痒,或尿频、尿痛,伴大便不畅、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2.证候分析:湿热秽毒下注前阴,相搏于肌肤腠理,则阴部皮肤粘膜潮红,湿润。湿热生虫,则刺痒。湿热下注则尿频、尿痛。大便不畅,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皆湿热之象。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带菌者一般可无症状和体征,仅在冠状沟处可检到念珠菌。常见的症状是阴茎包皮及龟头轻度潮红,干燥光滑,包皮内板及龟头冠状沟处伴有白色奶酪样斑片。阴囊受累时,在与阴茎接触面上可见鳞屑红斑性皮疹,刺痒明显,累及尿道时,可出现尿频、尿急。少数可表现急性水肿型包皮龟头炎,包皮水肿明显伴刺痒,可出现小溃疡。多见于糖尿病患者。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1.直接镜检法可刮取患者病损处皮屑少许镜检。在高倍镜下可找到成群的卵圆形的孢子和假菌丝,折光性较强,阳性检出率约60%。 2.染色法以同样方法取材,镜下观察,可找到成群革兰氏阳性的卵圆形孢子,也可见到假菌丝。此法阳性检出率80%。 3.培养法如临床怀疑本病,而涂片检查阴性时可用培养法。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股癣本病好发于股内侧,对称性。病变边缘活动而中心部是消退状态。真菌检查多为皮肤丝状菌。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本病为湿热秽毒下注阴部,主要影响阴部皮损,治疗及时,病情可痊愈。如治疗不及时,可继发细菌感染。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西药治疗 曲古霉素,10万u~20万u口服,每日2次,共服5天~7天。如效果不佳,或产生烧灼、疼痛时,可口服酮康唑片,每日400mg,共服5天,疗效甚佳。 |
中医治疗 | 本病为湿热秽毒下注阴部,治疗以局部为主,以清热利湿解毒为基本原则。 一、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方中龙胆草、栀子、黄芩清热解毒;车前子、木通、泽泻泻热利湿;生地凉血;当归养血祛瘀;甘草调和诸药、解毒。便秘加大黄。 二、药物外治 1.蛇床子30g,苦参6g,黄柏30g,白藓皮30g,苍术30g,花椒20粒,共煎水外洗。每日1~2次,10天为1疗程。 2.黄连、青黛、马牙硝各等份,共研细末,加甘油少许搅匀,涂于外阴,早晚各1次。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1.治疗期间避免性关系,包皮过长者应作包皮环切除,应经常清洗保持干净。 2.患病期间忌食辛辣酒肉之类食品,减少活动。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