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genital herpes |
拚音 | SHENGZHIQIPAOZHENG |
别名 | 中医:天疱疹,火赤疱,登豆疱,蜘蛛疱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男性生殖器疾病,性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生殖器疱疹是单纯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性病,多由性接触传染,常反复发作。初发症状较重,患者颇为痛苦。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生殖器疱疹的病原体是单纯疱疹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的一种。由于抗原性质不同,可分为HSV-1及HSV-2两型。前者99%以上发生于口、咽、鼻、眼及皮肤等部位,即单纯疱疹;而后者则常见于生殖器疱疹中。据统计生殖器疱疹的病原90%为HSV-2,10%为HSV-1。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目前在国外发病率较高。本病多在青春期后发病,并与性活跃密切相关,两性关系混乱者发病率更高。 |
发病机理 | 患者与无症状带菌者都可通过性接触传染他人。一般在HSV原发感染引起的疱疹消退后,病毒已进入皮肤的神经末梢之中,并经周围神经上升至后根神经节,以一种潜伏状态长期存在于神经节中,不引起临床症状。HSV-2主要潜伏于骶尾神经节中。以后如遇有发热、受凉、精神创伤、机械性刺激以及食物、药物等激发因素,可使处于潜伏状态的病毒激活,经周围神经到达皮肤粘膜表面,而出现复发性疱疹。 |
中医病机 | 本病由于不洁性交感染秽毒,侵袭阴部及肛门等处而成。如湿热毒邪侵袭日久,热毒伤阴可致阴虚内热。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本病由于秽毒感染,侵袭于阴肛等处。其病位在下,病性属实属热,邪盛正实。但病情日久,反复发作,则邪衰正虚多为虚或虚实夹杂。因此,辨证当抓住实热与虚或虚实夹杂这些病机变化。 (一)秽毒积聚证 1.临床表现:疱疹红赤,灼热感,溲黄,大便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2.证侯分析:由于秽毒聚于外阴,则疱疹红赤,灼热感。溲黄、大便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二)邪热伤阴证 1.临床表现:疱疹暗红,咽干唇燥,口渴喜热饮。舌光剥,脉细数。 2.证侯分析:由于邪热伤阴,伏毒外发,故疱疮暗红不鲜;咽干、唇燥,口渴喜热饮,舌光剥,脉细数乃阴虚火盛之征。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1.原发性生殖器疱疹:其潜伏期为2天~7天。通常为3天~5天,患部先有烧灼感,原发损害是一个或多个小而瘙痒的红丘疹,迅速变成小泡。3天~5天后,小泡糜烂或溃疡,结痂,有疼痛。发病时及发病前又可有全身症状,包括发热、全身不适、颈项强直、头痛,在骶2~4节段出现感觉异常。皮损单发或融合,位于龟头、冠状沟及阴囊、尿道口或阴茎体。肛门直接损害可无自觉症状或伴有痒感,排脓及里急后重感。一般所有原发性生殖器疱疹均伴有淋巴结肿大、压痛,经1个月~2个月才缓慢消退。 2.复发性生殖器疹,首次感染1年内,半数病人有复发。如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的病程较原发感染短,全身症状较轻,损害较小,结痂愈合较快。 3.男性同性恋者,临床表现为严重的肛门直肠疼痛,其他症状为便秘、肛门有分泌物、里急后重和发热等。部分病人肛周有水疱或溃疡。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本病应与外阴部固定性药疹相鉴别,外阴部固定性药疹皮疹为圆形或椭圆形鲜红斑或紫红斑,大小不等,单个或多个,每次服同样药物后则在此部位发生,亦可有新的部位发生,龟头部发病可发生糜烂、溃疡,多数无全身症状,通常在1天~10天皮疹消退,消退后色素沉着。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本病如治疗及时,可以痊愈,不会留下痕迹。如治疗不及时,病情反复发作,可导致其它病变,如腰骶部神经炎及脊神经炎等,预后不佳。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一)西药治疗 1.抗病毒治疗:无环鸟苷能选择性地抑制病毒复制,病情严重者静脉注射效果比口服及局部外用更好。剂量2.5mg/kg~7.5mg/kg,每8小时1次,目前推荐量为5mg/kg·d,共5天~7天。注射3天可以减少皮疹内的病毒,使疼痛减轻,皮损变干,愈合,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消退。一般病人用口服法,每次200mg,每天5次,连续7天~10天,病毒数量迅速减少,症状减轻,愈合时间缩短。对复发患者最好前驱期或发作2天以内治疗,口服无环鸟苷,每次200mg,每天5次,连续5天,平均可缩短病程1天,一般不静脉注射。 2.对症治疗 ①为了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应该保持疱壁完整与清洁,尽可能保持干燥。每天用等渗盐水浸泡坐浴。②如有细菌继发感染,则用适当的抗生素。③局部止痛可用局麻药物,如5%的盐酸利多卡因软膏,也可口服止痛药。另外,干扰素、左旋咪唑等可以试用,效果亦尚未肯定。 |
中医治疗 | 本病以整体及局部治疗相结合。初起邪毒亢盛,治疗以清利湿热,泻火解毒为其基本原则;病情日久,反复发作,可致邪热伤阴,伏毒外发,治疗应以滋阴除热,清解余毒为其基本原则。 一、辨证论治:根据本病为实、热和虚等不同病机表现,中医辨证分为秽毒积聚和邪热伤阴两型。 (一)秽毒积聚证 治法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方中龙胆草、山栀子、黄柏苦寒泻火;泽泻、木通渗利湿热;生地泻火不伤阴;加板蓝根、败酱草清热解毒;甘草和中解毒。亦可服用龙胆泻肝丸。 (二)邪热伤阴证 治法滋阴清热,清解余毒。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方中生地、知母滋阴清热;黄柏清下焦伏热;泽泻、丹皮清热利湿;加入板蓝根、马齿苋清解余毒。轻症可用知柏地黄丸。 二、单验方治疗 1.板蓝根、马齿苋各2g,紫草、薏苡仁各9g,水煎服,用于反复发作者。 2.板蓝很注射液:反复涂于阴部疱疹局部,每日涂擦3~4次以上。 3.地龙白糖浸液。将蚯蚓用清水洗净置瓶中,加白糖适量,1小时~2小时后即化为液体,弃去残渣,贮存备用,每日2~3次,外涂患处。 三、药物外治 1.用如意金黄散和油调敷。 2.雄黄解毒散外敷。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1.应避免与本病患者性交,避孕套不能完全防止病毒的传播。 2.患者应保持病变部位清洁和干燥,防止感染,减少活动,防止行走时疱疹受摩擦而破溃。 3.患病期间,忌食辛辣酒肉之品,宜食清淡食品。 4.对患者应给予安慰,注意精神护理。 |
历史考证 | 对此病辨证可见于古代中医文献论述。隋·《诸病源候论·热病疱疮候》谓:“夫热病疱疮者,此由表虚里实,热气登豆疮。”明·《外科启玄·蜘蛛疮》谓:“此疮生于皮肤间,与水窠相似,淡红且痛,五七个成攒,亦能荫开。”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火赤疱》曰:“初起小如苋实,大如棋子,燎浆水疱,色储为火赤疱;若顶白根赤,名天疱疮。俱延及遍身,焮热疼痛,未破不坚,疱破毒水津烂不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