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congenital deformity of prostate and seminal vesicle |
拚音 | QIANLIEXIANJINGNANGXIANTIANXINGYICHANG |
别名 | 中医:五不男,即天、漏、犍、却、变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男性生殖器疾病,先天性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前列腺、精囊先天异常临床发病率极低,有先天缺如、先天发育不良及先天囊肿等。其中的先天缺如、先天发育不良引起男性不育,并常伴有其他泌尿生殖系异常,或出现第二性征发育不全,或外阴呈女性型,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临床诊断可行囊肿穿刺,如抽出血性液体并有精虫存在时可确诊;通过射精管插管或经输精管造影可明确诊断;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一、先天性前列腺异常 (一)前列腺缺如:先天性前列腺缺如,常在进入青春期后始发现,或婚后不育检查发现。指肛检查未能摸到前列腺,而在前列腺位置触及坚硬的耻骨。尿道造影、发现常态下前列腺段尿道的收缩状态会消失,这是因为该处不存在前列腺收缩所致。临床表现可由于不分泌前列腺液,射精量明显减少;有的因伴有睾丸发育不全,可致性机能紊乱,出现性功能减退;有的因5α-还原酶缺乏,致前列腺缺如,外阴呈女性型,但由于体内存有睾丸,青春期后睾酮分泌增多,第二性征发育正常,唯外阴呈女性型,阴蒂较正常稍增大。另外,还有前列腺部分缺如,常在输精管单侧缺如时,同侧前列腺可能缺损。 (二)前列腺前叶存留:前列腺前叶为两侧叶于尿道之前的肌肉纤维组织,临床上无重要性。正常情况下前列腺前叶在胎儿期退化,仅残存少部。如前叶不退化,至成年可增生肥大,达豌豆大小或更大,压迫前列腺尿道而出现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尿线变细等症状,依其增大程度,症状或轻或重。 (三)前列腺囊肿:前列腺囊又称男性子宫,是副中肾导管融合部尾端的残留,位于前列腺中央,是由上皮衬覆的囊性结构,长约4mm~6mm,开口子精阜上的两射精管之间。其扩大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副中肾导管尾端残留较多的先天性囊肿,可见于尿道下裂患者;另一种是前列腺囊因受内分泌平衡失调的刺激而发生囊肿,后者稍多见。囊肿突向尿道腔,或囊肿较大压迫尿道,可出现尿频、尿急、排尿困难。较大的囊肿肛门指诊能触及,小的囊肿则不一定能触及,囊肿突向尿道腔尿道镜检查可发现。 二、先天性精囊异常 (一)精囊腺缺如或发育不良:精囊、输精管、附睾是由中肾导管衍化的器官,胚胎时期中肾导管发育障碍,可致精囊缺如或发育不良,长得很小,且多与输精管缺如并见。精囊单侧缺如或发育不良,可不出现临床表现;双侧缺如或发育不良,可致精液量很少(<1ml=,且引起男子不育,因此本病多因婚后不育就诊时发现。 (二)精囊囊肿:精囊先天性囊肿与中肾导管分化有关,主要症状是囊肿压迫膀胱出口及尿道,致尿路梗阻,出现尿频、尿急、尿线变细、排尿困难,甚则肾积水,引起肾功能损害。指肛检查可在精囊位置扪及囊肿。临床诊断可经输精管道造影,或通过尿道镜由射精管插管作逆行精道造影明确,超声波及CT检查有助本病发现。先天性精囊囊肿发生于幼儿,青少年时代症状明显。成人亦可出现精囊囊肿,可能因炎症致精囊出口部或射精管闭塞、狭窄而形成,常是单个发生,体积大者可达5000ml。早期多无明显症状,部分病人可在下腹部、会阴或直肠内发作性剧痛,血尿、血精、会阴部不适。囊肿增大时可出现尿频、排尿困难,甚则出现尿潴留。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B超扫描可显示囊肿大小、位置及囊壁情况。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前列腺前叶存留:临床治疗可经尿道镜电凝切除。 前列腺囊肿:突向尿道腔的小囊肿,可采用尿道电切术切除;囊肿较大,需手术切除囊肿。 精囊囊肿:治疗需行精囊切除术,单纯穿刺抽液不能解决。 先天性精囊囊肿治疗亦需行精囊切除术,单纯抽液不能解决。 |
中医治疗 | 中医对这类疾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但了解这些病变,有利于减少治疗的盲目性。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