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cyst of spermatic cord |
拚音 | JINGSUONANGZHONG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男性生殖器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精索囊肿是指在精索上形成的囊性肿物,常位于睾丸的后上方,与附睾相近。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多见于青壮年。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中医文献无此病名。主要由于肝郁脾虚、痰湿内阻所致。肝主宗筋,足厥阴经脉循阴器、抵少腹。若饮食不节,劳倦伤脾,痰湿内生;或由情志抑郁,肝气不疏,则痰湿之邪留着肝经,客于下焦睾系,日久而成。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一)明确属性精索囊肿为一囊性肿物,质软、触之有波动感。若质硬,无波动感则非本病。 (二)详察整体本病乃肝郁脾虚,痰湿阻滞,临证应结合整体见证及其体质,辨证施治,方能收到较好疗效。 1.临床表现:本病主要表现为睾丸后上方近附睾处精索可触到质地柔软的囊性肿物,触之有波动感,囊肿小者可无明显不适,较大者可有阴囊坠胀及疼痛感。可伴有肝郁气滞,脾虚湿盛见证,如情志抑郁,胸胁胀满、纳呆腹胀,大便溏薄等。 2.证候分析:脾虚则痰湿内生,肝郁则气滞;气滞则痰湿内阻,精索乃肝脉所属,故可形成囊肿;痰湿阻滞,经脉不和,故阴囊坠胀而疼痛;肝失疏泄,经气郁滞,故胸胁胀满;气机郁结不畅,故情志抑郁;脾虚生痰,痰湿困脾,运化失职,故纳呆腹胀;水湿不化,流注肠间,故大便溏薄;水湿浸yin肌肤,还可引起浮肿等。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精索囊肿小者可无明显不适,较大者有阴囊坠胀或疼痛。或伴有胸胁胀满,纳呆腹胀,便溏等症状。检查时可在睾丸后上方近附睾处精索触及质地柔软的圆形肿物,触之有波动感,肿物透光试验阳性。若做囊肿刺刺,穿刺液中可见精子。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本病应与精索鞘膜积液加以鉴别。精索囊肿穿刺液内多含精子,而精索鞘膜积液内则无精子,以资鉴别。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一)阴囊托治疗囊肿较大、坠胀疼痛严重者,可用阴囊托将阴囊托起,以减轻其痛苦。 (二)按摩治疗沿精索走行,按压囊肿,均匀用力,使其达到活血消肿的目的。 (三)手术治疗囊肿较大,服药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
中医治疗 | 本病治疗以疏肝理气、化湿消痰为原则。由于气滞常兼血瘀,无湿则无以生痰,所以临证又可根据其不同兼证,或佐以活血化瘀,或重在健脾燥湿,权在变通之中。由于本病病机,一是肝郁,二是脾湿,肝无郁则湿无以阻,脾无湿则无物可聚,缺一则囊无以成,故病位不离肝脾,治疗则以疏肝理气,化湿消痰为法。方药常用柴胡疏肝散合五芋散加减,方中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五苓散健脾燥湿、化气利水;再加昆布、海藻以消痰,加炮山甲、王不留行、川牛膝入肝以通络破结,以达肝疏气调、脾健湿除、络通囊消之目的。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本病预防主要应注意精神调节,不可郁怒伤肝;节制房事,切忌纵欲房劳,以免劳伤肝肾;饮食有节,不过饮酒,少食肥甘,以免伤脾生痰。一旦患病,要注意休息,耐心调治。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