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comedo naevus |
拚音 | FENCIYANGZHI |
别名 | 西医:黑头粉刺痣,痤疮样痣,角化性毛囊痣,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皮肤科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本病系毛囊局部发育异常所致,罕见。大都在10岁以前发生或生时即有,无性别差异。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大都在10岁以前发生或生时即有,无性别差异。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组织病理示:每个黑头样损害由一宽而深的表皮凹陷组成,凹陷中央充满角质,酷似扩大毛囊。偶在基底部发现一根或数根毛干,证明此凹陷为残留毛囊,邻近表皮正常。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临床诊断 1.损害为成簇略高出皮面的毛囊性丘疹,中央有黑硬而大的角质栓,大小一致,针头大或稍大,剥除角栓留有火山口样凹陷。 2.损害常常单发,单侧分布,排列成线形,偶或双侧或零乱分布,直径自2cm大,甚至占据半侧躯干。 3.好发于面、颈、上臂、前胸、腹部,有时泛发,累及掌跖。 4.本病损害持久,分布局限,通常无自觉症状。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1.依据本病损害持久,分布局限,可与外源性痤疮或婴儿寻常痤疮鉴别。 2.萎缩性毛囊角化病:其角质栓小而不明显,大都对称分布于颊部。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一般不需治疗。有继发感染时适当选用抗生素如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等。小范围可行冷冻或激光疗法。手术切除对有些病例可痊愈,但也有复发者。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