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沥青皮炎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tar dermatitis
拚音 LIQINGPIYAN
别名 中医:沥青疮,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皮肤科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沥青分煤焦沥青和石油沥青。煤焦沥青有较强的光感作用,石油沥青较煤焦沥青弱。当人体接触沥青后受到日光照射可引起光毒性皮炎,即沥青皮炎,或称沥青中毒。一般在接触沥青并经日光照射后半小时到几小时发病。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是沥青引起的皮肤炎症。
中医病因 发病前有沥青接触史和日光照射史,以夏秋季节发病最为严重,可集体发病。 禀赋不耐,皮毛腠理疏松,外感沥青热毒之气,复受日晒,两热蕴郁皮肤之间而生。
季节 夏季较多发病。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素食辛辣,热邪内生,外感沥青之毒,两热相合,搏于肌肤,则皮肤起红斑,干燥,灼痛,或痒。若素体肥胖,湿热较盛,外感沥青毒邪,湿热蕴郁肌肤,则皮肤肿胀,上起丘疹水疱,甚则水疱破裂糜烂,滋水淋漓。
1.血热
证候:皮疹为光泽红斑、干燥,自感灼痛或微痒,继则转为暗红,苔白舌红,脉数。
辨析:①辨证:本证皮肤干燥,起红斑,并转为暗红色斑,有灼痛或微痒,舌红苔白脉数为辨证要点。②病机:素体蕴热,外感毒邪,内外相合深入血分,搏于肌肤,而见皮肤起红斑,邪郁肌肤,则自感灼痛或微痒。舌红苔白,脉数为血热之象。
2.湿热
证候:本证初起皮肤红热,自感剧痒或微痛,继而皮肤肿胀,上起丘疹和水疱,甚则水疱破裂糜烂,滋冰淋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素体湿热,外感沥青毒邪,湿热熏郁肌肤,而致皮肤肿胀,上起丘疹和水泡、糜烂、流水。湿盛则痒,湿热阻滞,不通则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之象。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有接触沥青并经日光照射的病史。
症状
体征 临床表现
1.皮损多发生于暴露部位,夏季较多发病。
2.皮损处灼热瘙痒而后疼痛,出现充血肿胀,甚则出现大疱,疱破后糜烂结痂。
3.严重者可有头晕、头痛、乏力、口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咳嗽、胸闷等全身症状,少数可有发热
4.皮炎痊愈后局部留有色素沉着。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湿疹:好发部位为肢体内侧及皱折部位。皮损呈红斑、丘疹及水疱,疱破后糜烂,界限不清,易于复发,瘙痒较甚。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1.全身治疗:皮质类固醇激素及抗组织胺药物应用。如口服强的松30~60mg/日,分3次口服。扑尔敏8mg,每日3次,口服。维生素C0.2g,每日3次,口服。
2.局部治疗:轻者外用炉甘石洗剂擦患处,每日3次。红肿、渗出明显者可用3%硼酸溶液湿敷,外用氧化油。
中医治疗 本病的治疗当辨其血热或湿热。血热者皮肤干燥起红斑、灼痛、微痒。湿热皮肤肿胀起水疱、糜烂,渗液剧痒而微痛。
一、辨证选方
1.血热
治法:凉血清热解毒。
方药:生地10g,丹皮10g,紫地丁10g,赤芍10g,紫草20g,银花30g,板蓝根30g,黄芩10g,栀子10g,生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
2.湿热
治法:凉血清热,解毒利湿。
方药:生地10g,丹皮10g,板蓝根30g,黄芩10g,栀子10g,银花30g,车前子(包)30g,茯苓30g,泽泻12g,水煎服,每日1剂。
二、外治法
1.血热:用蒲公英30g煎汤或10%黄柏溶液冷湿敷。
2.湿热:青黛麻油调敷。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本病治疗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较理想,中医辨证用药内服为主,重症者同时配合西药,如皮质类固醇激素及抗组织胺药物应用;外用炉甘石洗剂或10%黄柏溶液或青黛散麻油调敷。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杨上寄生散(《圣惠》卷四。)
 加味地黄汤(《外科大成》卷四)
 【原创】中医临床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的一点体
 鹰的药用价值?
 关于人参的问题
 杖疮膏药(《外科启玄》卷十二。)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