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结节性痒疹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prurigo nodularis
拚音 JIEJIEXINGYANGZHEN
别名 状固定荨麻疹,结节性苔藓,中医:粟疮,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皮肤科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结节性痒疹又称疣状固定荨麻疹或结节性苔藓,以结节损害伴有剧痒为特征。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病因尚不明了,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因与夏秋季毒蚊、小虫或臭虫、蚂蝗等叮咬关系密切,因此可能是虫咬皮炎的一种特殊类型。部分患者常出现胃肠功能及内分泌功能紊乱。由于本病常受神经精神因素的影响,所以也有认为是一种不典型的局限性神经性皮炎。同时有人认为可能与谷胶过敏有关。
中医病因 本病形成的原因,大多为夏秋季节湿热积聚或毒蚊、毒虫叮咬而成;少数可因忧思郁怒,七情所伤,冲任不调,营血不足,脉络瘀阻,肌肤失养所致。
季节 多为夏秋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本病形成的原因,大多为夏秋季节湿热积聚或毒蚊、毒虫叮咬而成;少数可因忧思郁怒,七情所伤,冲任不调,营血不足,脉络瘀阻,肌肤失养所致。
病理 皮角化过皮,棘层肥厚,有乳头瘤样增生及表皮向下不规则生长,真皮内血管扩张、水肿及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及皮神经增生,用银染色可见皮肤神经增多、增粗。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1.血瘀
证候:皮损硬坚,结节增生粗糙,其色紫黯,舌黯红,脉迟缓。
辨析:证属脉络瘀阻。
2.湿毒
证候:皮损浸渍,结节增生成疣状,其色灰褐,瘙痒剧烈,舌淡红,脉弦数或脉弦滑。
辨析:证属湿热积聚。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1.基本损害为散在分布的黄豆至樱大皮色、褐色或褐色红表面光滑的坚实结节,常因搔抓而表面粗糙、增厚或呈苔藓样变。 2.好发于四肢伸侧,尤以小腿伸侧为多。 3.阵发性剧痒,病程慢性,多经久不愈。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1.多见于成年人尤以成年女性为多,多有昆虫叮咬史。
2.好发于四肢伸侧,尤以小腿伸侧为多.其它部位亦可发生。
3.阵发性剧烈瘙痒,尤以夜间或情绪紧张时为甚。
4.基本损害为散在分布的黄豆至樱桃大近皮色、褐红或褐色表面光滑的坚实结节。继之因搔抓敦结节表面粗糙,角质增厚或呈疣状,发生苔藓样变。常因搔抓而致出血和结痂符。
5.病程慢性,有的长期不愈。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1.痒疹:丘疹小而数目很多,瘙庠可随季节减轻或加重。
2.疣状扁平苔藓:由褐色或紫红色多角形扁平小丘疹聚合成的班块或疣状损害,周围可有散在多角形扁平丘疹,表面可有魏克姆纹。
3.丘疹性荨麻疹:为红色梭形风团性丘疹,或见有丘疱疹、水疱等皮损。
4.多发性寻常疣:一般无瘙痒。多发部位在头皮、面、手足等处。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一、全身治疗
1.防止昆虫叮咬,寻找并去除可能的致病因素。
2.抗组织胺药:联合应用抗组织胺药,如赛庚啶2mg,每日3次,口服;多虑平25mg,每日3次,口服;酮替酚1mg,每日3次,口服;甲氰咪胍0.2mg,每日3次,口服;苯海拉明2mg,每日3次;口服等。
3.抗组织胺类药物效不佳时,可选用雷公藤每次2片,3次/日,口服。也可选用反应停等药物或短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二、局部治疗
多选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外用制剂包括软膏、硬膏或霜剂等,如去炎松尿素软膏、地塞米松软膏、恩肤霜、肤疾宁硬膏等外用。或将上述外用制剂直接涂于皮损后,再用大于皮损区域的肤疾宁硬膏外贴,效果较好。另外也可选用5%~10%硫磺煤焦油软膏,25%蛇床子酊等外用。
三、皮质类固醇激素
如强地松龙、确炎舒松A等局部皮内注射,多获良效。每次注射量根据病损大小而定。
四、物理疗法
对比较顽固的皮损,可采用冷冻、激光、电灼等方法,疗效满意。
中医治疗 一、辨证选方
1.血瘀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大黄?虫丸。剧痒不止选加全虫10g,皂角刺20g,夜交藤30g,土茯苓30g等;或用山甲10g,全虫10g,皂剌15g,桃仁10g,红花当归川芎三棱莪术各10g组方治疗。
2.湿毒
治法:除湿解毒。
方药:全虫方加减。萆薢薏仁黄柏、赤芩、丹皮泽泻滑石通草各15g。久病者加北芪10g,丹参30g;兼有热证皮损潮红者,可用萆薢渗湿汤加减。
二、外治法
可用25%百部酊外搽,或用10%明矾水外搽,或用复方土槿皮酊外搽,每天2次。
中药
针灸 针灸疗法
1.针法:上肢可选曲池、外关、合谷、中渚;下肢可选用风市、阴陵泉、足三里、足临泣,均采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或选用丹参注射液作穴位注射,每周1~2次。
2.灸法:上肢患病取膈俞,下肢患病取血海,用艾条施灸,每次10~20次,10次为1疗程。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1.中药内服配合西药外用:据情选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利湿止痒的中药内服,局部可用激素类软膏、硬膏或霜剂,或在中药内服的同时,进行局部封闭治疗。
2.中西药同时内服:方用中药活血化瘀,除湿解毒的同时,合用抗组织胺类或雷公藤,反应停一类的西药内服。
3.西药内服配合针灸治疗:在全身给予抗组织胺类药物的同时,配合针法或灸法。
4.中西药同时外用:对较顽固者可用中西药交替外用的方法。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记载"……疮形如粟粒,其色红,搔之愈痒。"随着病情发展,皮损的变化,又与古医文献中记载的"马疥"相似。《诸病源候论》谓:"马疥者,皮肉隐嶙起,搔之不知痛。"本病形成的原因,大多为夏秋季节湿热积聚或毒蚊、毒虫叮咬而成;少数可因忧思郁怒,七情所伤,冲任不调,营血不足,脉络瘀阻,肌肤失养所致。
相关文章
 CCTV“健康之路”樊正伦教授《中医文化与养
 求助:经期刮痧出现不良反应
 解郁清肝汤(《张皆春眼科证治》。)
 三棱
 本草纲目拾遗 卷十 虫部 上课笔记
 霸王陈启源:中药世家还是江湖郎中?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