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单纯糠疹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pityriasis simplex
拚音 DANCHUNKANGZHEN
别名 白色糠疹,中医:虫斑,吹花痘,花癣,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皮肤科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单纯糠疹为主要发生于儿童颜面的表浅性干燥鳞屑性减色斑,炎症轻微或缺如。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病因尚未明确。有人认为与感染因素有关,但均未能培养或分离出细菌、真菌或病毒。亦有认为本病发生与特异性体质有关。目前大多数认为系非特异性皮炎。阳光暴晒、皮肤干燥或营养不良可促进本病发生。
中医病因
季节 多春季发病,亦可见于初夏或冬季。
地区
人群 本病多见于儿童或青年,性别无大差异。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本病多属风热郁肺,随阳气上升拂郁肌肤而成;或由于饮食不节,虫积内生,脾失健运,而发本病。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1.风热外袭
证候:皮疹色泽微红,重者可有微度肿胀,伴有瘙痒,口渴欲饮,舌红,脉数。
辨析:①本型似祖国医学的风癣。以皮损基底微红,有瘙痒及细小鳞屑为辨证要点。②病机:多发于春季,春月风热,发于上焦,拂郁肌肤所致。
2.虫积伤脾
证候:皮疹淡白,边缘欠清,面色萎黄,无主观感觉,常伴脐周腹痛,食纳不佳。
辨析:①本型是祖国医学的虫斑。以皮损色淡白,界欠清,不痒为辨证要点。②病机:多因饮食不节,虫积内生,脾虚失运所致。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1.多见于儿童或青年,春季发病率高。
2.好发于颜面,亦可见于躯干、四肢。
3.皮损为浅白色或淡红色圆形或椭圆形斑片,边界清楚,大小不等,可1厘米至数厘米,上覆少量干燥糠状鳞屑,基底炎症轻微或缺乏。
4.自觉微痒或无自觉症状。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本病诊断较易,但皮疹在消退过程中,表面糠状鳞屑逐渐消失,成为表面光滑的白斑,极易与白癜风混淆,应注意鉴别。有时本病发生在颈、肩或上肢,与汗斑有类似之处,应根据病史、皮损特点鉴别,必要时做真菌检查区别之。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1.本病主要局部治疗。可涂5%硫黄软膏或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及0.025%维甲酸软膏,10%氯碘喹林霜等,每日2次。也可口服复合维生素B,每天3次,每次2片。
2.注意保持面部清洁,勿用碱性过强肥皂,避免曝晒。
中医治疗 一、辨证选方
1.风热外袭
治法:清疏上焦风热。
方药:疏风清热饮加减。荆芥防风苦参皂刺各9g,蝉衣甘草各6g,生地15g,银花菊花黄芩各12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2.虫积伤脾
治法:健脾和胃驱虫。
方药:香砂六君子加减。党参白术茯苓槟榔使君子半夏各10g,炙甘草陈皮木香砂仁各3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二、外治法
1.黄柏霜或2%硫黄霜外搽。
2.青黛、黄柏各20g,煅石膏200g,共研细末麻油调匀外搽。
3.土槿皮100g,千金子0.5g,斑蝥3只。加白酒500ml装大口瓶内密封泡7天后外搽。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外科证治全书》癣中记载:"……吹花癣,生面上如钱,搔抓之如白屑,发于春月,故俗名桃花癣,妇女多有之"。
相关文章
 麻黄,炮附子,细辛这三味药都该如何煎?
 手阳明大肠经的一个穴位疑问
 红花散(《圣惠》卷三十七)
 怎么点痣不留疤痕
 疥癣光(《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肾虚腰酸,易冒虚汗,易疲乏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